-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林拳中蕴含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蕴含中国文化精神 摘要:少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统治阶级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变化而兴衰,而少林拳作为少林文化的特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是,少林拳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并没有发生改变。相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寺院无数的动荡经历,这种精神逐渐得到巩固,形成为一种少林精神。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少林拳的动作设计中,少林拳的武医相依、武以文饰中,少林拳的练功技巧中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林拳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关键词:少林拳 蕴含 中国文化 精神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25―03
佛教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最为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它产生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登封嵩山是佛、儒、道三教盛行的地方。少林寺是佛教传播的圣地,史家传扬的圣地,因而佛教禅宗逐渐成为佛、儒、道三教融合的产物。少林拳是禅与武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少林拳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自然而然的。
1 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是在少林寺所创造的功夫,少林拳随着少林寺的兴衰而产生一定的变化。“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武术与少林寺的交相辉映,“武”与“佛”的交融,使得少林寺在中国古代别具一格,受到了历代皇家、佛教界和武术界的重视。但独具特色的少林拳到底形成于何时,史料没有记载,且考古也没有发现。显然对于少林拳形成的确切时间,我们很难做出定论。这里我们只能通过推理姑且得出一个模糊的时间点:少林寺扬名天下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事件,是少林拳与少林寺僧练习的武术之间的分水岭。之前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初步形成期,之后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几个发展高潮期。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至今人们传为在少林寺东偏南的壁画中,说的是与唐军对抗。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621年5月23日),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在洛阳城内州司马赵孝宰等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了州城,擒拿了自封“郑王”的王世充,救出了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派李安远持秦王诏书,往少林寺宣慰,特“封昙宗为大将军,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自此,少林寺名声大振,地位高升。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后,不少名僧甚至还被唐王邀请到皇室参政议政。至今少林寺内仍树立着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题字刻石碑。“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一历史事件,为少林寺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也使少林拳从此名扬天下。少林寺深受历代皇帝关照,寺院发展极快,名僧贞观以后,层出不穷,少林寺成了天下第一刹。习武扬名,习武参战,立功受封,强烈地刺激着少林寺僧人们的习武热情,以参战立功受封为荣。在历代皇室的支持下,“昼课经典,夜练武略,修文不忘武备”,习武与修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些僧人变成皇家的特殊军人。皇家对少林寺的重视和推崇为少林寺武僧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政治与经济基础。从而少林寺实质成为了历代的全国武术交流中心,更使得少林武术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汇集中华武术之精华。少林拳从此开始高速发展,成为少林拳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高潮期。
少林拳发展历史的第二个高潮期是元朝时期。据文献记载,当元朝军队打败金兵,占领开封时,准备屠城。这时少林寺主持雪庭福裕劝告元朝统治者弘扬佛教教义,以慈悲为怀,不要滥杀无辜。元朝统治者信佛采纳了他的建议,这就给中原人民免除了一场灾难。接着元朝统治者又封他为全国佛教领袖。从此少林拳随着少林寺的名声再次传遍全国。同时,少林拳也再次得到大发展。而少林拳名扬天下的鼎盛期是在明清时期。当时,少林寺院僧众发展到四千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僧兵队伍。恰逢日本侵扰我国沿海,明朝政府国库空虚,兵员枯竭,朝廷无兵可使,无将可用。此时的少林武僧胸怀爱国之志,参与抗倭战争。少林寺派出武僧八十余人,在月空等人的率领下勇赴沙场,与倭寇拼杀屡挫敌焰,战亦多胜,先后有三十余人为国捐躯。这在当时朝廷内外取得极高的声誉,全国各地的练武者纷纷慕名而来,学习少林功夫。
在少林寺和少林拳发展史上的几次大事件中,少林僧人充分体现了佛教禅宗教义中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扶正祛邪、弃恶扬善等思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一致或相通的。“仁”与“禅”相融合,形成了少林拳“武德”的主要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2 少林拳的动作设计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结合了极为丰富的各种门派功夫和技击动作。少林拳的许多技击动作名称均来自中国的古典文化。其行拳走势,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特点。其中仿生是少林武术的一大特点,有仿虎、仿豹、仿鸡、仿燕、仿良禽的动物仿生,也有“浪子踢球”、“夜叉扫地”的生活仿生,还有“风卷莲花”、“风扫残云”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