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岸-论《微物之神》叙事空间(一).docVIP

河和岸-论《微物之神》叙事空间(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和岸-论《微物之神》叙事空间(一)

河和岸:论《微物之神》叙事空间(一)   摘 要:阿兰达蒂 关键词:《微物之神》 叙事空间 后殖民 小说《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是印度女作家苏珊娜Suzanna Arundhati Roy,1961-)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使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的印度女性。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在种姓制度与后殖民影响下的印度现实。小说中高种姓女子阿慕(Ammu)与贱民维鲁沙(Velutha)的爱情被看成是对禁忌的触碰,最后维鲁沙被警察毒打致死,阿慕客死他乡,她的一双儿女艾斯沙(Estha)和瑞海儿(Rahel)在当年的灾难中受到巨大伤害,带着无法抹平的创痛,艰难生活。 传统小说有着重视时间逻辑和因果逻辑的惯例,“在叙事中,真实是依赖时间的”。[1]67而一反此传统,《微物之神》在叙事过程中更加重视空间的力量,空间不再是故事发展的凝固背景,而成为叙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不仅用丰富的象征意义拓展小说内涵,并且空间的任何伸展、收缩、变动都会对故事的叙述与主题的深化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学者苏珊Susan Stanford Friedman)在评价《微物之神》时提出:“在叙事结构上依赖建筑物来推动叙事前进的做法,使得空间――而不是时间――作为叙事话语成分的作用得到强调,对过去重时间轻空间的做法是一种补偿。”[2]221不止是建筑物,无论是地物空间还是社会文化空间都构成了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小说叙事空间,这一大空间又由以河流为象征的想象空间、以岸上为象征的现实空间与介于两者之间的杂交空间所组成。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印度南部喀拉拉省的阿耶门连,那里的米那夏尔河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与河流相关的一系列地物空间和文化空间也都作为自由、公正、颠覆、自然和人性的象征构成了整部小说的想象空间,对情节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河流与历史之屋 在小说一开始,故事的时间点设置在悲剧发生的23年以后,即艾斯沙和瑞海儿相继回到阿耶门连。当叙事视点以瑞海儿的目光投向多年后的家乡时,她发现她“再也无法从窗口看到那条河流”。[3]27玛玛奇(即瑞海儿的外婆)将房子的后阳台封闭了起来,仿佛试图阻挡历史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虽然你再也无法从这栋房子看到河流,但是,就像悲苦总是带着海洋的感觉那样,阿耶门连的房子仍然带着一种河流的感觉。”[3]27河流在视觉层面上的确被遮蔽了,但其留在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感觉以及影响却是涂抹不掉的,它作为理想世界的存在让自然秩序在良性的规约下得以发展。因此在历史和现实的进程中,虽然保守派常常试图阻挡自然的发展,但总是归于徒然,河流这一自然的存在永远无法被遮蔽。 作者将小说中的河流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河流变得有性格、有脾气,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甚至还会对人类进行精神的引导。维鲁沙的哥哥告诫双生子: “你们必须小心,”库塔本说:“我们的这条河流――不是一直都像她装出来的样子。” “她装出什么样子?”瑞海儿问。 “噢……一个小个子、上教堂的老太太,安静、干净,早餐吃蒸面,晚餐吃麦饼和鱼,她只管自己的事情,不左顾右盼。” “而事实上她……?” “事实上她野得很……我可以在夜晚听见她――在月光下奔涌而去,总是匆匆忙忙,你们必须留意她。”[3]198 米那夏尔河用安宁祥和的表面粉饰自己内心的反叛,她平等地对待进入她的一切生命,在“真正的深水处”湍急汹涌,不留情面。因此当来自美国的表姐苏菲默尔随双生子一同乘船前往“历史之屋”时,三个孩子都不幸落入水中,河流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吞噬一切,考验一切。熟悉求生方法的双生子浮了上来,不幸的苏菲默尔却溺水身亡。现实世界里,苏菲默尔一出现就得到了所有的爱,后殖民主义通过“对文化、知识、语言和文化霸权方面的控制”[4]322实现了新形势下对第三世界的殖民统治。有着一半的美国血统的苏菲默尔,在一开始就因她的西方身份被祖母玛玛奇和姨婆宝宝克加玛喜爱,而受印度传统观念浸淫的后两者从未对艾斯沙和瑞海儿表现出真心的疼爱,因为在印度社会中,离婚女儿带来的孩子是没有地位的。但是河流用公正的姿态打破了这一“爱的律法”,她平等地用急流招待孩子们。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水作为原型性的象征,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作为生命的活水,它具有再生或复活的力量;作为洗涤的物质,它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力量。”[5]69-70米那夏尔河这一地物空间既起着勾连两岸的作用,又发挥着过滤的作用。 现实空间中的阿耶门连与河对岸的“历史之屋”,通过河流的勾连让自由、平等这一系列文明因素以渐进、平缓的方式逐渐苏醒。河对岸曾经住着试图跨越种族、性别和年龄来爱一名男童的“本土化”英国人卡利赛普和他的“历史之屋”。对岸的世界经由河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