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68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4、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本质、功能、历史,这是理解道德
现象的基础。
人类道德文明特别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教学难点】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
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方法应是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
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章中第一节理论性教强,拟以教师讲授为主,
第二、三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讲授过程中可辅以倾听与分
享活动、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互动。
各节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
课时,共6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道德是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道德既是人性价值的核心和集中体现,又是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还是抵御各种不良诱惑和侵蚀的堤坝。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对于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体现社会的形象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内涵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大学生怎样做人和使人生价值更显光彩的集中体现。
那么,道德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当前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德?本章将对道德的有关问题给予回答。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内涵
1、什么是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第一,道德是区别善与恶的规范体系,追求扬善抑恶的。这不同于哲学和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真,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现规律,发现了真实的、即符合实际的规律才是科学。
第二,道德所调整关系的仅仅是道德关系,即善与恶的关系,并非要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所有关系。如专政与被专政、法与非法、罪与非罪、护教与叛教等等,虽然它们其中也都贯穿着道德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调整这些关系不是道德的任务,而是靠其他准则来完成。
第三,道德是用道德的方式来调整道德关系的。这种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转化为意志)、传统习惯的影响和约束等非强制手段来实现的。
2、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道德品质的构成: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3、道德的特点: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的外在的社会道德,只有内化和体现为个人道德才能实现其功能,主观性 的个人道德只有外化和提升为社会的道德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体现为“不太情愿的自愿”、“被动的主动”。每个人的道德中都有他律的成分,道德水平的不同只是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他律性或自律性的消失。 “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三)道德是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与全民性是交融互渗、相互统一的:阶级性中包含着全民性的因素,全民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全民性带有阶级性的烙印,阶级性渗透在全民性之中,实质上是道德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道德根源于现实,受现实关系的制约并适应着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同人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道德要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立足现实生活、面向社会生活实际,考虑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程度和觉悟程度。
道德虽然源于现实,但更指向理想,由“是什么”指向“应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古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第三课 今天我是小交警 课件.ppt
-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公安寄递物流业治安管理.pptx VIP
- 2024年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图形》课件.ppt VIP
- 故事——小羊过桥.ppt
- 自动售货机plc控制系统设计.doc
- 股先知周线指标公式通达信版(1).docx VIP
-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试验报告.pdf
- 以廉洁风险防控为核心的“三不腐”机制应用-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第2020010期)-中国工人出版社.pdf VIP
- 疯狂星期二_13610597.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