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万壑.林塘垂统与更化传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山.万壑.林塘垂统与更化传统   2009年,广东省博物馆通过拍卖方式,征集了一幅题款为“五羊何浩写”的《万壑秋涛卷》,在此之前,有论者曾著文评论这幅长卷:   “史料中又可多出一名明朝的宫廷画家,绘画史上又增加了一幅明朝的宫廷绘画作品,值得一记。”   (聂崇正:《记新发现的一幅明代宫廷绘画》)然而,对于这个在画史中长期被忽视的明代院体画家何浩,这幅画的画史意义应该还不仅仅于此,如果从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哈斯克尔“艺术史可能不那么举足轻重,但艺术却如此”这个以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为核心的艺术史观点,来重审《万壑秋涛卷》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艺术信息。   而且,非常值得重提的是,与何浩同遭画史湮没命运的另一个广东籍院体画家――颜宗,如果再将何浩、颜宗与同样来自广东,又是同时代的院体职业画家林良进行比较,又可以读到更多的画史意义和作品价值。   “历史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理解,即经由历史理解往昔的思想情感。”这是哈斯克尔的一个重要艺术史论观点。颜宗与何浩一直是画名落寞,画史寂寥,从极为有限的史料中,我们无法真实地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他们的恐惧、希望和抱负,他们的爱和恨。我们只能从他们的作品本身去“复活”他们,并以颜宗的《湖山平远图》、何浩的《万壑秋涛卷》与《灌木集禽图》三幅长卷作为文本,去解读一段明中期这三位广东籍院体画家心印与画迹中传达出的复古垂统的谱系与有限度的更化创新。      湮没少闻与自成一派:两位画家与林良在画史中的画名      有限的画史资料鼎示,颜宗善画山水,法宋元诸家,树法、山石之法等画风近郭熙。他的传世作品极少,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湖山平远图》是现存最早的广‘东画家真迹。《图绘宝鉴》对其只是寥寥一句解说:“顾宗,字学渊,五羊人,任中书台人,画学黄子久”,不仅姜绍书的《无声诗史》沿用此说,《明画录》也是以讹传讹,限常简略地记载:   “顾宗,字学渊,南海人。官中书,画山水师黄子久,苍劲有法。”对此,黄般若先生曾有考证,他考证了“顾宗”系“颜宗”的???误,并附带了一段议论:   “粤画家最古而见于典籍的。唐有张询,宋有白玉蟾,明有陈永宽、陈献章、麦玄中,都可惜未见画迹。有画迹传世的,如李孔修、林良、邓翘,已经是最古的了。”   (《黄般若美术文集》,第157页)   同样,何浩也没得到足够的关注。关于何浩身份的最终确定,聂崇正先生在《记新发现的一幅明代宫廷绘画》一文中有详细考证,并得出一个结论:“笔者认为这位名叫何浩的画家,是一位明代中期与著名画家林良同叫或略晚于林良供职于宫廷的职业画家。”何浩是继林良之后的又一供职内廷的广东画家,同时也是继林良之后其作品典藏于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广东画家。但何浩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寥寥。《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传》这两种志书之资料均来自于《磐斋集》。关于何浩的资料,只是在“林良”条中附言数句,且叙述也相似:“一时画工之雄:马远、刘鉴以松;钟雪舫以春草;陈瑞以驴;后有何浩,亦以松著,皆不及良名之盛焉”。   何浩、颜宗与林良这三位明代院体画家,大致就在这个时期展开他们的创作,但关于颜宗与何浩,画史记载真可说是行文寥寥,画名也长期被湮没,以致默默无闻,   《图绘宝鉴续编》一卷,补录明洪武至正德十四年(1368--1519)的画家100余人,也未见两人。当代众多的主流中国绘画史对两位画家的介绍或干脆只字未提,或只点其名,或语焉不详。以现代两部画史名著为例,俞剑华的画史名著《中国绘画史》只是将颜宗列为院体画家中众多的“师承不明者”之中。高居翰认为,在明代初期与后期(也就是颜宗与何浩大致所处的时代)已经开始按照宗族谱系的方式将画坛大家归类成脉,而颜宗并列入画史宗脉,何浩更是湮没无名。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列举了比较详尽的画家名册,也没有列入颜宗与何浩。可以说这两位画家都既不是因画而传名,也不是以名而传画。只是在岭南之地,因为地域文化和乡谊,尤其是2009年,随着何浩的《万壑秋涛卷》的拍卖,这位明代院体画家的画名与成就才又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明代画院的广东籍画家不可说不多,方闻对此进行了概括:“明代宫廷画家却不是根据统一的画院目的或者标准聚拢来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尤以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商业发达的省份为多。这些人代表着当时职业画家的最高水平。”   (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第151页)高居翰也论述道:   “明代绝大多数的职业画家都来自中部和南方沿海的港埠――包括福建的莆田及其他地区,较北方的杭州、宁波,以及较南边的广州。最初的时候,这几个中心的艺术产品有可能是当地港埠作坊较高级的副产品”   (高居翰《江岸送别》,第41页)。但作为院体职业画家的颜宗、何浩,他们的创作主要是在大明宫廷,远离岭南本土,和这种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