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化球的由来
棒球運動中的流體力學
船舶機械系助理教授 李濟國
一、前言
高等流體力學固然因為複雜難解的高階偏微分控制方程式,使其名列困難科學之林;但對於一般「流體靜力學就是,流體動力學就是”流速大則壓力小”之白努利定律(學了也是白努力??)」的高中畢業生而言,初等流體力學各式未曾接觸過的抽樣觀念,以及眾多冗長難記的公式,同樣使其於大學教育中令人畏若蛇蠍,望之卻步。
然而若仔細檢視,會發現流體力學並非僅是一門冷冰冰的「課程」;而是一種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生活科學,也因此學過它以後,對於許多相關的自然現象或人為設計,應能或多或少提出合理的解釋甚至預測。
本文之主要目的,即是藉由國內風行的棒球運動對上述論點提出數項例證,除藉此一饗對棒球運動有興趣的官校同學,更冀望經由淺顯的說明能破除流體力學難學難懂的魔障。
二、討論
(1)變化球的由來以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下墜球(sinker)為例,投手在拋出此種球路時的最後瞬間會有一個扣手腕的動作(右圖上),此舉可使球向前運動的過程中產生自旋,進而造成球體上下表面氣流速度的不同,此種流場特徵可藉由「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law)加以解釋:「局部流體速度增加時,該處之壓力將會相對降低」,因此對於前述球體上表面的氣流由於自旋及迎面而來的速度相反,故二者相互削弱(右圖下);反之下緣流場之自旋及迎面而來的流速相互疊加,故下緣流體速度較上緣者為大,因而導致球體上方壓力大於下方,此即說明下墜球之所以下墜的原因。此種基於球體旋轉而產生變化的觀念,亦可用以解釋類似之側偏滑球(slider)、曲球(curve)、螺旋球(screw)甚至指叉球(fork)等。
(2)直球的尾勁棒球場上常會聽到「這個投手的直球很有尾勁」的說法,所謂尾勁,是指球自出手後飛至打者面前時,球速並不會明顯地衰減(有的甚至會讓人感覺到球速在面前開始加快!),因此有尾勁的球比較容易使打者感到出棒不及。而對於打擊區的打者而言,有尾勁的球還會上飄!如此一來這種球自然更難被打得紮實。此上飄現象的成因,可以從直球的拋球動作中找出端倪。不同於上述的下墜球,直球在出手時並沒有扣手腕的動作,因此球被拋出時,球乃自指尖向上”滑出”(如右圖),此時球將受到一與下墜球反向的自旋,雖然受限於人體結構使得此種自旋無法像下墜球般明顯;然如果在尾勁充足,使得球路不至於因重力而產生自然下墜(俗稱的小便球)的前提下,基於白努利定律會使球在本壘板前因向上的自旋而讓人感到球在上飄,且尾勁愈強時上飄現象愈明顯。變化球中之噴射球(shoot)亦是利用此種相似特性產生上飄的。
(3)天候與配球棒球選手的臨場表現受氣候影響十分明顯,以投手為例:扣除比賽當時他投某種球路狀況特別好或特別差的狀況外,一個經驗豐富的投手通常會在較潮濕的天氣選擇投較多變化球;而在較乾冷時投較多快速直球。此種經驗法則並非只是一種不成文的迷信,事實上它可以經由流體力學上的庫達-賈可斯基定律(Kutta-Joukowski law)加以解釋。所謂庫達-賈可斯基定律,是指物體於流體中運動所受的升力(即垂直於運動方向的側力,如右圖)等於物體之速度、流體密度與環流量(為繞物體公轉之流體的繞行強度,此處可假想為棒球之自旋速度)的乘積。故當天氣潮濕時,通常意味著空氣密度相對較大,若以固定的速度以及自旋轉速投球時,當較大,將使得升力亦較大,因此球路變化的弧度會較為刁鑽;反之乾燥的天氣除使升力較小外,更因空氣的黏滯性隨溫度降低而減少,故直球球速隨著棒球與空氣的摩擦阻力降低而更顯威猛。同理,聰明的投手亦可以藉此擬定在高原(空氣密度小)與低地(空氣密度大)球場時的投球策略。
(4)防守位置與左右打者之關係常看棒球比賽的人都會注意到,面對左打者時野手(尤其是外野手)的防守位置或多或少都會如右上圖般地較正常位置向右外野偏移,反之則向左外野偏移。造成野手如此大膽地讓部分守備區唱空城計的原因,除了因投手為了使打者揮棒不及而常投內角球(近身球)以外,依照力學原理左打者把球擊向左外野,或是右打者把球擊向右外野,都是較不易發生的。以左打者為例,若打者欲將球強勁擊至左外野時,除了揮棒要較平常稍晚(右圖下之球棒位置(或()外,球的進壘點亦需靠近外角(圖中本壘板之灰色區域),如前所述,這種球路若非失投,就是投手偶爾用以擾亂打者時被猜中的。但是光就這個理由似乎還不足以讓人相信發生左外野安打的機率低到可以放手一搏吧!?當然不只如此!另一個重要的理由可以經由前述的白努利定律予以解釋:即便外角球不幸被左打者擊成左外野飛球時,由於揮棒時球棒並非僅全然繞握棒處定軸旋轉,手肘將球棒向前揮動的動作亦加諸球一個逆時針方向的旋轉力道,因此這種球飛出界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更遑論吹起自右外野向左外野側風的情形了。所以往後看到比賽中出現左(右)打者的左(右)外野平飛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