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我国遗失物的拾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doc

王兰:《我国遗失物的拾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兰:《我国遗失物的拾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王 兰 [摘 要]我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构筑在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基石之上,未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具有浓厚的道德法律化倾向。本文主张在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遗失人发现机制,在赋予拾得人上述权利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 [关键词]遗失物;遗失人发现机制;法定报酬请求权;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新媒体 The Introsp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Lost Property System of China Wang La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aid traditional virtue, returning lost money, lost property system of China without reward request right of picking up the lost property and conditional right of gaining lost property, possess the trend of moral legaliz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under new media circumstance,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ost property system should make a full use of internet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finding system of the owner of lost property, and endow the finder of lost property with both right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lost property; finding system of the owner of lost property; reward request right of picking up the lost property; conditional right of gaining lost property; new media 遗失物拾得法律制度是指规制因遗失物拾得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具有深厚“道德法律化”情结的我国,构筑在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基石上的遗失物拾得制度自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纵观遗失物拾得相关论文,要么剖析的深度不够,要么透视的维度不广,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未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遗失人发现机制。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的基本命题入手,运用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张在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完善遗失人发现机制,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由此重构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 一、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区别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一般概念,如何为遗失物,何为拾得,学界已多有论述,这里仅就尚有分歧的一个问题予以阐述,即遗忘物和遗失物有无区分必要?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侵占遗忘物罪,而民事立法中则使用了遗失物这一术语。那么遗忘物和遗失物是何关系?在立法上有无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区分必要说认为,遗忘物是指占有人因疏忽而暂时遗置于特定场所(如出租车、邮局、银行等),并有可能重新恢复占有的财物;而遗失物是指占有人遗置于一般公共场所(如公园、车站等),并对其完全失去控制的财物,[1]“并提出了区分遗忘物和遗失物的综合标准——时间论、场所论、记忆力论”。[2]区分不必要说则认为,遗忘物就是遗失物,在立法上没有必要予以区分。笔者以为,学理上,遗忘物和遗失物是有区分的,但这种区分在法律上没有意义。 根据是否与物主的意识有关,遗失分为两种,由“事件”导致的遗失和由“行为”导致的遗失。前者是物主在无意识即不知道的情况下丧失占有;后者是由于物主之前的有意识的行为而导致之后的占有的丧失,如把物放在出租车上,下车时忘了带走。后一种情况下,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看,遗忘是遗失的前提,遗失是遗忘的结果,很难把同一丧失占有状态的两个阶段绝然分开。因此,可以说遗忘物是一种特殊的遗失物,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丧失占有这一客观事实。 区分必要说根据物主能否记起、经过多长时间记起以及放置的地点是否为公共场所,将原本连续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而区分出遗忘物和遗失物,在学理上或许讲得通,但在实践中可行吗?记忆力标准和时间标准都属于主观标准;公共场所标准虽是客观标准,但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