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垫面对气旱尿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下垫面对气旱尿的影响

第九章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 在海洋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海洋性气候; 在大陆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大陆性气候。 (一)气温指标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上的标志一般用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年温相时、 春秋温差值 和大陆度 等指标表示, (1)气温年较差:大陆大于海洋。 (2)年温相时:大陆最热月在7月,最冷在1月,而海洋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出现时间比大陆落后1 个月。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 月和10 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春温高于秋温。 (4)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一般在夏季比冬季大。大陆大于海洋。 (二)水分标志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候大。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三)气候大陆度 定量表示各地气候大陆的程度,采用气候大陆度为指标来衡量。 大陆度计算的方法很多,通常以气温年较差(消去纬度影响)和气温的纬度距平为依据。 1、伊凡诺夫的计算方法: K>100%,则为大陆性气候,百分数愈大,大陆性愈强; 反之,如分子值小于分母值,得出K 值<100%,则为海洋性气候,百分数愈小,海洋性愈强。 伊凡诺夫根据该式求出的K 值把大陆度分为以下10 个等级(表6·9) 2、波罗佐娃的计算方法: 应用1 月、7 月气温对纬圈距平值来分别计算该两月的大陆度。 式中 A1为某纬度上某地的气温距平值; A+MAX为该纬圈上该月的最大正距平值; A-MIN为该纬圈上该月的最大负距平值。 此式适用于30°- 70°N 范围内。 K 值愈大,大陆度愈高。 9.1.3 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 由于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造成的周期性风系,主要有海陆风和季风。 (一)海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多出现的地方: 1)在热带地区,气温日变化较大,特别是冷洋流经过的海岸地带,海陆风最强烈,全年都可出现。 2)温带地区海陆风较弱,主要在夏季出现。海陆风深入陆地的距离因地而异,一般为20—50km。 3)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白天吹海风,海上水汽输入大陆沿岸,往往形成雾或低云,甚至产生降水,同时还可以降低沿岸的气温,使夏季不致于十分炎热。 (二)季风 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2、季风指数: 1)、1 月与7 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 2)、1 月与7 月盛行风向的频率超过40%, 3)、至少在1 月或7月中有1 个月的盛行风的平均合成风速超过3m/s。 3、季风形成的原因: 1)由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 2)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3)广大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 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 夏季 冬季 4、世界上主要的季风区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甚广: 1)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 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 二、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它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这些下垫面,又因沉积物、土壤、植被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特性,使陆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更为复杂。 一、地形与气温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 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2、分支作用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形成南槽北脊, 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2.热力作用 从11 月至翌年2 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 月、1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 多J/cm2d。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 以上。 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