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证明的.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证明的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 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 所谓证明,是当事人和法院在证据调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旨在使法官对具体主张的真伪形成心证的活动。 二、诉讼证明的特征 1、诉讼证明的主体通常是当事人。 2、当事人进行诉讼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诉讼中争议的事实,以便使法官形成心证,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 3、民事诉讼证明通常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第二节 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又称为证明客体,要件事实或待证事实,是指证明主体在证明活动中运用一定的证明手段加以证明的事实。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一)实体法事实 1、主要事实 由民事实体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引起一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事实。 2、间接事实 用于推断主要事实是否存在的事实。 3、辅助事实 与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相关的事实。 (二)程序法事实 (三)外国法、地方性法规 三、无需证明的事实 (一)诉讼上自认的事实 1、概念 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为真实。 2、自认的构成要件 (1)自认的对象是案件事实。 (2)自认必须是与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案件事实相一致的陈述。 (3)自认的是不利于己的事实。 (4)自认需在诉讼过程中作出。 2010年5月16日,朱某向吕某出具借条言明:借吕某1万元整。2010年10月吕某诉至法院,诉称朱某向其借款1万元后,仅于7月份归还5千元,要求朱某归还其余借款5千元。同年11月4日,在庭审中,朱某称:其于2010年5月16日出具了借1万元的借条后,于7月份归还了5千元,7月份之后又归还了5千元,现在证据找不到,请求法院给予三天时间寻找,否则由法院判决。吕某称:朱某确在7月份还款5千元,如果朱某在三天内,能找到证据证明吕某在7月份后又收到还款5千元的凭证,其同意革除。后朱某提供了吕某于2010年8月31日出具的收款5千元的收条,吕某遂申请撤诉。 2011年1月,吕某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朱某归还借款5千元。诉称于2010年7月收到朱某借款 5千元,属时间上公历、农历的记忆混淆,公历2010年8月31日正是农历7月23日。据此,法院判决朱某支付吕某借款人民币5千元。后朱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在第一次起诉的起诉状上,吕某称朱某于2010年7月份已归还了5千元,在第一次庭审中,吕某自认已在7月份收到朱某的还款5千元,因此,对该5千元的还款事实,因双方意见一致,朱某无需再向法院举证。关于余款5千元,朱某提供了吕某于2010年8月31日出具的收条,经质证,吕某对该书证无异议,因此,朱某对其已还清吕某借款的举证责任已完成。朱某的上诉请求成立,故予以改判:撤销原审判决,驳回吕某的诉讼请求。 3、自认的分类 (1)明示自认和默示自认。 (2)当事人的自认和诉讼代理人的自认。 4、适用自认规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1)自认对象仅限于主要事实。 (2)自认制度不适用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 (3)不能随意撤回自认。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自然规律及定理 (四)推定的事实 (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第三节 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概说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证明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诉讼后果。 (二)理解证明责任应当注意的问题 ??1.证明责任既包括举证行为,也包括可能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即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 ?2.真伪不明是证明责任发生的前提。 3.真伪不明的事实是指作为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不涉及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 4.法院不是证明责任承担的主体,证明责任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不利后果。 5.证明责任制度并不是鼓励法院使用证明责任制度下裁判,而是相反,它希望通过公平合理地分配证明责任,促使当事人提出证据,充分汇集证据资料,使法院作出的裁判尽可能在案件事实得到查明的基础上,达到实体公正。 二、证明责任分配 法院在诉讼中按照一定规范或标准,将事实真伪不明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划分。 (一)我国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谁主张,谁举证” ) 1.合同纠纷诉讼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 2.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 3.一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