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讲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2012年9月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已学知识回顾 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简介 参考书目 考核要求 绪论 绪论—课程基本要求 1.认识家庭生活与居住空间环境的关系; 2.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四类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及公共绿地规划布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具有评价和选择居住区规划方案的初步能力; 4.了解我国有关的政策、法规及有关规范。 绪论—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解和方案设计两部分。 理论讲解部分: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 实例分析 绪论—参考书目 书籍: 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 朱家瑾 中建工出版社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邓述平 王仲谷 中建工出版社 城市规划资料集:城市居住区规划(第7分册) 中建工出版社 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 王受之 中建工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吴志强 李德华 中建工出版社 万科的作品 赵忠 东南大学出版社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概论 惠劼 张倩 王芳 化学工业出版社 等 绪论—参考书目 杂志: 建筑学报、城市规划、世界建筑、住宅与房地产等 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等 绪论—考核要求 1.必须按时、按内容、按进度完成各阶段任务。否则,扣除阶段成绩,严重者终止设计。 2.总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80% 第一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 (一)中国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 奴隶社会:井田制 殷商时期“一井”即为“一里” 封建社会: 秦汉时期 “闾里” 三国时期 “里” 隋唐时期 “坊” 北宋时期 “街巷” 明清时期 “街巷”(北京胡同 四合院) 1840-1949年 “里弄式住宅” 1950年之后 “居住小区” 、“居住区”、“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二)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 800-1000米步行距离 1.邻里单位及其原则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住宅区规划理论,它是针对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 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2.扩大街坊 在邻里单位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前苏联提出“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之后,各国在住区规划实践中又提出“居住开发单元”的组织形式。 居住开发单元即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3.居住小区、居住区 4.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a)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如英国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 居住综合体 综合居住区实例 5.新城市主义模式 19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 安德雷斯杜安伊与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提出新传统邻里区开发 彼得卡尔索普倡导的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 二、居住区的组成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二)组成内容 物质: 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自然 :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 人工:建筑、工程设施等 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 性建筑、市政公共设施用房、小品建筑 室外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护坡等 (三)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四)环境组成 内部居住环境: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内部环境 外部生活环境: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环艺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