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享单车,互联网产业下一个风口?
“第一次骑车回家,17公里,到家后体重暴减700克,最重要的是只花了3块钱”,9月8日晚8点一刻,彦飞更新了一条朋友圈。他从北京798艺术区出发,一路骑到了天通苑。平常打车回去也要一个半小时,这次骑自行车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彦飞在朋友圈里显得非常满意。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他出发和要去的两个地方都是全北京知名的堵点。
在上海静安区工作的秀菊,也是摩拜单车的粉丝。过去的8月份,她逢人就开始推荐摩拜单车,刚开始给同事、同城的朋友推荐,然后又“安利”给北京的同学。
这家叫做摩拜单车的无桩共享自行车平台最近俨然有网红之势。装上App,付了押金,扫码开锁就可以骑走一辆自行车,路边基本可以随地还车,半个小时只收一块钱。方便、环保,加上定制化的漂亮自行车,让摩拜单车在刚推出时就受到了追捧。
除了城市场景下的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校园之中的共享自行车平台ofo已运行一年多。随着摩拜单车的火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焦点。
在共享单车还没有对人们的短途出行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时候,资本的狂欢却早已开始。在摩拜和ofo攻城略地的同时,优拜单车、骑?h以及官方力量等一批共享单车玩家近期也在资本簇拥下摩拳擦掌,这个被誉为互联网产业下一个风口的行业一时热闹非凡,虽然与滴滴们同属共享经济,但是自行车这个载体的环保以及对解决拥堵的贡献让政府和从业者更为兴奋,不过有过过山车式O2O经历的互联网行业对风口也应该有更深的理解,如何防止市场过热产生泡沫、如何抓住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与运营同样重要。
众多玩家入场,资本泡沫乍现
有时候“爆款”并不是短期效应,至少现在看来共享单车的热度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削减,反而更加火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家公司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且背后的资本势力有滴滴、腾讯、阿里以及各路官方力量,创始人不是拥有大公司资历就是具备高校背景,这些特征看起来都具有风口的气质,这也让此新兴产业在仍处于寒冬的资本市场成为另类变得有据可循。
诚然,共享单车拥有不少滴滴式的DNA,巨大的出行入口、利用共享缓解城市拥堵等优势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共享单车还有自骑自停、环保等独家杀手锏,这些被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创业者们陆续拿出来表达情怀。
从舆论热度来看,共享单车从业者的目的达到了,此行业已被默认为O2O尤其是到家类O2O后的下一个风口。不过无论从企业的扩张速度还是入局者数量来看,该行业比起当年的团购和O2O盛况还是稍逊一筹,在这个以惟快不破为真理的互联网圈内,这究竟是利好还是谨小慎微可能是个辩证的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单车的单次使用价格决定了它不适合也玩不了O2O那样的疯狂补贴战,甚至可以说1元与0.5元的收费差别并不是抢夺用户的关键,更多的竞争则是价格背后的细节。可以大胆预测下,车辆的外形和设备的科技化程度在几轮较量后都很有可能趋同。此外,由于共享单车提供服务的前提必须是具备自行车这一硬件,与O2O售卖服务不同,不像O2O企业或滴滴们一样搭平台找流量那么简单,这无形中拉长了企业的战线,考验着共享单车企业的成本和运营智慧。
“其实做共享单车很累的,线下很重,区域性又很强,只是外表光鲜而已。”早在共享单车冒出爆红苗头之时,从业者们就曾吐槽。车辆的成本、区域性、投放与密度的调控每一项都具有挑战性,共享单车玩家们甚至会自问为什么资本忽然间对这个行业如此感兴趣,也会怀念没有资本加持时的精耕细作。逐利是商业的本质无可厚非,不过拔苗助长势必适得其反,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任何行业都一样,如何把自带慢基因的共享单车行业调整到恰当的前进速度任重道远。
用户体验始终是第一要素
“在两个月前,业内对于共享单车市场看得还不是很清楚。但在9月份后,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领域的热情开始高涨。我们的团队也是在9月底时获得的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优拜单车创始人余熠表示说。
此前,业内分析认为,共享单车基于互联网服务,所以对于车本身的设计会受互联网理念的影响,比如会更强调运维的低成本,从而侧重于提升零件质量,减少部件数量,这难免会挑战用户体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现有大部分的共享单车,似乎都没有提供车篮。
作为共享单车的用户,北京达善天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桃表示,自己使用过摩拜单车。 “轮胎、链条和铃铛,这自行车的三个主要体验关键点都优化好了,但是实心轮胎骑起来很重,并且减震不好。”赵建桃说。
据了解,当下共享单车市场存在三种运营模式。一种是靠高成本、高技术门槛构建竞争壁垒,这种模式属于重度模式,偏向以极致服务来获得深度用户。第二种恰恰相反,依托低管理成本、轻资产、低技术架构来快速掠得市场份额。第三种则介于中间,不同的厂商也选择了不同的策略。
摩拜单车与of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