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应对路径.docVIP

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应对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应对路径   国家认同教育可以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有效地抵制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离心力,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合法性基础。学校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其中,中学生网民(12―18岁)占青少年网民数量的40.4%。同时,中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了22个小时。[1]互联网作为一种承载和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打破了以往相对单一和封闭的学校教育空间,使学校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具有时代性的挑战。就国家认同教育而言,中学时期是学生国家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由此,关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探索国家认同教育的新路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在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家认同被列为责任担当素养中的一个基本要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学校是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场域。国家认同教育就是学校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培植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认同感,塑造具有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现代公民的实践活动。[2]但是,作为当今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互联网为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也给传统的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受到挑战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交织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可以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情境,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规则和价值标准的变化。诸多异质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充斥于网络之中,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许多国家利用网络的无界性,极力推崇自己的政治主张、文化信仰,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入侵和文化渗透。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无疑成为了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无法准确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假,一些思想意识薄弱的中学生被这些思想和言论所蒙蔽,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易感人群”。当西方文化对中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冲击无疑会消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淡化中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弱化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教师的教育权威受到挑战   在传统的国家认同教育中,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国家认同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意识,这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授―受”关系。但是,互联网打破了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信息资源的场域。在这个特殊场域中,学生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教育资源,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另外,有中学生通过一些网络软件,接触到许多和主流文化相违背的信息。例如,西藏“3?14”事件后,西方某些主流媒体借助该事件,以人权和自由为幌子,对我国政府进行抨击和诋毁。学生通过网路接收到这些不良信息,与在学校接受的知识相背离,这对于政治觉悟尚在形成期的中学生是十分危险的,容易使其产生认知偏差,从而也会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提出更多的质疑。   (三)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受到挑战   在传统的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经过了层层筛选和过滤,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对国家形象有正面影响、符合时代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的内容,但与时效性极强的互联网相比,也体现出了相对的滞后性。而互联网缺失一个“过滤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许多负面信息必然会影响中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另外,当前国家认同教育主要还是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检验教育成果的主要手段还是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权威和标准,也成为学校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指挥棒”,这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国家认同教育应有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二、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新路径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3]面对网络给学校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带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