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风情民居——围龙屋5
关注风情民居——围龙屋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饥荒,辗转南迁,一次又一次与新定居处的土著居民融合,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赣交界区。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故有“逢山便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数代人的不断迁移,形成了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也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在新定居处生存。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客家民居围龙屋、土楼等,是客家建筑的集中体现。客家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其殿堂式的结构、布局是古代中原汉族府第风格的典型形式,是客家地区传统文化可见、可触、可感的具体呈现,它的奇特形式和其中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文化在时空中的变迁与适应均值得关注。
围龙屋建筑采用中原汉族建筑技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术,房屋主体群建筑与围墙之间的露天部分呈半圆形,称为“花台”主体群,围龙屋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相互对称、主次分明、布局规整、错落有序。围龙屋规格有大有小,大的建成九厅十八井,建造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数年,里边有几十乃至几百个生活单元。进门沿中轴线依次为下厅堂、上堂、中堂,左右两边及中间“天井”,还有南北厅、上厅、下厅、花厅,又有骑马廊、门廊、后廊,房间有正堂间、横屋间、枕杠间、老人间,还有若干晒楼、厨房和浴室,大门前有晒坪、池塘、照壁,围龙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大门前的晒坪供晾晒和活动, 池塘蓄水以供防旱、防火、洗涤、饮用以及净化污水,是自然生态的小循环。围龙屋具有坚固封闭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精细的应对之道和防备手段。关起门来也可以维持相当时日的生存,一个大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在这里,小家庭的私密性要求被降到最低点,他们习惯于这种聚居方式,认为相互之间应便于照顾,大家庭的利益至高无上,围龙屋的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客家人这种聚族而居的特殊要求。不仅保证了他们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因其具有封闭性、独立性,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和同化,因此虽历经时代沧桑和地域环境的巨变,仍然保持了固有的社会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客家围龙屋工程浩大,神奇壮美,内在美和外在美得到较好的结合,围龙屋内部空间之美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层层叠叠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天井形成内部空间丰富的变化,构成不同的私密性层次,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空间。一跨进围龙屋大门,里面一个个房间紧紧相连,有些天井地面铺上鹅卵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内部四通八达,组群严密、出入方便、穿堂过巷、回环旋绕、廊门众多、方圆规整,初来的人恍若进入“围城”。
与其说是一座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这么多人在这样一个空间聚族而居、和谐相处,相比于当今居住在小单元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客家围龙屋的美在于围龙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人工融合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给予人美景天成的感觉,创造了“虽由人作,犹如天开”的佳境,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龙屋建筑材料多为土、泥、砖、石、木材,墙脚为块石干砌,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不管是夯土或预制好的泥砖都在里面掺进纸浆、黄糖、柔杆等,以增强其牵引力,木材多用于屋架门窗,屋顶采用散热快的瓦片在屋顶重叠,以达到遮风挡雨、躲避阳光的功能。这些材料就地取材,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会产生危害,从而创造了与自然融合的原生态环境。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高低屋顶与山势呼应,围龙屋屋顶构成的线条与一些现代建筑顶部的流线型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大的五、六围的围龙屋,俯视犹如音乐的五线谱一样,奏出一首首和谐的乐章。一垄垄黑色的瓦片、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每逢节日或办喜事,贴上红色的对联,挂上大红的灯笼,白天阳光灿烂之时,赏心悦目;雨天或晚上,烟雨朦胧,充满诗情画意;屋后门前,绿树掩映,山花怒放,围龙屋依山势起伏,蔚蓝色的天空下,层层白墙与梯田遥相呼应,小溪从门前蜿蜒流过,人们穿梭其中,构成一首美妙的田园交响曲。这种奇异、幽美、秀丽的围龙屋景致,令人陶醉。围龙屋在客家地区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的韵律美,它不只有音乐般的旋律,也有诗一般的韵致和舞蹈般的节奏。它的旋律、韵致、节奏,不像音乐是通过流动的旋律,不像舞蹈是通过变化的形体语言,也不像诗是通过文字组合的展示,而是通过特定的建筑艺术形象,通过造型、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一种大小、高低、方圆、曲直、黑白等的有序变化,让人陶醉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体现了自然、建筑与人共存的理念。
客家民居围龙屋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它反映着客家人的风俗、爱好、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围龙屋的上堂供奉着祖宗牌位,祭祀香火不断,中堂供族人议事,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