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的变革及规划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的变革及规划对策研究
潘 星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绩效考核则是引导政府部门按照预先
设定的战略目标前进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对绩效考核进行变革,引导政府工作摆脱对
传统城镇化道路的路径依赖,走上新型城镇化之路。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四川省、北京市和青岛
市三个典型案例,旨在从考核的内容、周期、方法三个角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变革的趋
势,并针对这样的趋势,分析提出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策略。
文章首先归纳得出新型城镇化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一体化发展;接着
从考核的内容、周期、方法三个角度总结了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对绩效考核制
度进行变革的趋势;经过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策略:编制规划时增加对民生等领域内容
的关注度、定期开展城乡规划实施评估以监督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在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建立
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绩效考核;规划评估;公众参与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城镇化思路主导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我
国城乡经济社会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继出现,影响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
[1]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由此,“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开始走上前台,
为世人所瞩目。随后,于岁末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
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作
为2013 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正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
绩效考核是引导政府按照预先设定的战略目标前进的重要工具。传统城镇化的过程重数
量不重质量,表现在:追求城镇人口规模增加,而非农业人口的市民化;用城市的办法改造
农村,赶农民上楼,出现了大批既无城市风格又没有乡村特征的居民点;盲目在城市设立新
区,大兴土木盖楼,忽视了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等。相应地,考核政府绩效的制度
存在着诸如“以GDP 为主要导向,忽视民生和环境保护”、“重短期考核,忽视政府一时的
短视行为可能给城市长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都与新型
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此,部分地方政府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已经有了较为清醒
的认识,他们通过对原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变革,摆脱对传统城镇化道路的路径依赖,使
1
本地城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为最终目的。
那么,新型城镇化将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
发生了哪些变革?针对这些变革,城乡规划工作又该如何改进?下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归
纳得出新型城镇化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总结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
求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变革的趋势,并提出城乡规划工作的改进策略。
2.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粗放式、高能耗、城市优先发展的特征而言,
对旧有模式进行“升级”后走出的一条城镇化发展新路。这条路到底“新”在何处,理论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仇保兴(2012 )
[2]认为相比过去传统的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应着重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从城市优先发
展转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从高能耗转向低能耗、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提高型、从高环境
冲击型转向低环境冲击型、从放任式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从少数人先富转向社会和谐
[3]
共富。胡际权(2005 ) 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理念,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
模适度、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互动,
产业支撑能力强,就业充分,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