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文献回顾21台湾隧道工程发展与演进过程.PDF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台灣隧道工程發展與演進過程
台灣隧道工程依據文獻資料 程禹、張森源,( 1997) ,最早之鐵路
隧道為西元 1889 年劉銘傳治台時期所開鑿位於台北基隆間之縱貫線
鐵路獅球嶺隧道,其後為 1904 年完成之龜山水力發電工程。早期之
隧道工程多為小型電力 、農田灌溉及鄉村道路而開鑿 ,隧道斷面小、
施工方式亦較原始。1950 年代中期起,政府實施重大建設計畫,地
下及隧道工程之數量及規模日益擴大 ,工程技術亦隨之進步 。依隧道
開挖方式與支撐技術之演進,台灣隧道 工程發展之進程大致可分三
期:
1950 年代中期以前之隧道工程主要係為發電及灌溉之目的而興
建 ,如龜山 、烏 來、日月潭 、鉅 工 、天輪 、銅門及霧社等水力發電隧
道,至 1950 年代中期以後逐漸改用手提式鑽機鑽孔,開炸多以導火
索引爆 ,支撐多採用木支保 。此期間之隧道工程雖較原始 ,但仍為日
後隧道工程之發展提供不少經驗 故, 1950-1960 年間可稱謂台灣隧道
工程之萌芽期。
1960 年後政府為謀求經濟發展積極推動各項大型建設,其中包
括石門 、曾 文等水庫工程 ,其規模比以往增大甚多 。雖 然隧道仍用傳
統之鑽炸法施工 ,惟鑽孔則大都採用手提式鑽機施鑽 ,大斷面之隧道
則進步到利用鑽堡機施作 開, 炸已改採延時雷管引爆 ,技術亦有大幅
進步 。隧 道支撐則逐漸改以鋼支保 ,銅支保之設計屬剛性支撐理念,
用以撐住隧道頂拱可能發生之岩石荷重。鋼支保係由 H 型鋼支架 、
木矢板及楔木組成由, 於鋼支保係屬線型支撐且因開炸後之岩盤並非
平順 ,必須於矢板上填塞木材 ,以防止岩塊鬆動 。在此期間內之隧道
工程無論在設計及施工上 ,均進步良多 ,故 1960-1970 年間可稱之為
4
台灣隧道之成長期。
1970 年代後期迄今之茁壯期 ;台灣於 1970 年代後期已順利完成
十大建設 、十二項建設 、六年國建及目前執行中之十二項建設等大型
建設計畫 ,其中鯉魚潭 、翡 翠 、南化及牡丹等水庫工程 ;明 湖抽蓄、
新天輪 、明 潭抽蓄 、馬鞍等水力發電工程 ;台 北及高雄衛生下水道幹
管工程 ;台 北捷運 、南迴鐵路、北迴雙線 、高速鐵路 、第 二高速公路、
北宜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均含有相當規模之隧道工程。
2.2隧道工程支撐與施工之相關研究
2.2.1隧道工程岩體分類
岩體分類方法雖多,但採計量方式者,不過南非 CSIR 之
BIENIAWSKI(1973)的岩體評分 (Rock Mass Rating簡稱 RMR) ,挪威
NGI 之 BARTON(1974)的 Q值 法,美國 WICKHAM岩體構造評分的
(Rock Structure Rating簡稱 RSR) 。三者之評分,已有關係式整合。
其中 BARTON所偶之 Q值方法 ,係根據 200 多條隧道之實測資料而
建立者 ,其可靠度相當高。一個較佳之岩體分類系統應具有下列特質 :
(a)規劃、設計、施工均能執行
(b)適用於隧道應力及岩盤穩定性之評估
(c)具客觀性之指標
(d)指標之測定應為國際通行的方法
(e)考慮開挖方式
(f)具相對應之系統支撐
(g)支撐順序及時機之建議
(h)仰拱閉合與否及時機之建議
(i)惡劣地質之特殊處理建議岩體分類包括定性及定量兩種方法 ,為
5
隧道工程設計及施工之依據。目前國內常用之岩體分類系統為
RMR及 Q值等岩體評分法,概述如下:
(1)南非BIENIAWSKI 之 RMR岩體分類法
南非CSIR 之 BIENIAWSKI (1973 ,1974 ,1976 ,1979)所發
展出地質力學分類法,其岩體參數分別為:岩石材料強度; (0
〜+15 分)、岩石品質指標 (RQD);(+3〜+20分)弱面間距, 包 (
括一切地質構造面 ) ;(+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