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控制 第4章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 教学内容 4.0、绪论 4.1、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4.2、模糊控制系统分类 4.3、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4.4、模糊控制应用 4.5、模糊控制发展 模糊逻辑的起源 4.0.1 模糊逻辑的发展 一、模糊逻辑的起源 模糊逻辑 --- Fuzzy Logic 模糊概念、模糊现象到处存在。 经典二值逻辑 -----经典二值(布尔)逻辑: 在经典二值(布尔)逻辑体系中: 所有的分类都被假定为有明确的边界; (突变) 任一被讨论的对象,要么属于这一类,要么不属于这一类; 一个命题不是真即是假,不存在亦真亦假或非真非伪的情况。 (确定) 模糊逻辑 -----糊逻模辑: 对二值逻辑的扩充。关键的概念是: 渐变的隶属关系。 一个集合可以有部分属于它的元素; (渐变) 一个命题可能亦此亦彼,存在着部分真部分伪。 (不完全确定) 模糊逻辑 模糊逻辑是通过模仿人的思维方式来表示和分析不确定、不精确信息的方法和工具。 模糊逻辑本身并不模糊,它并不是“模糊的” 逻辑,而是用来对“模糊”(现象、事件) 进行处理,以达到消除模糊的逻辑。 模糊集合 模糊逻辑的数学基础: 通过模糊集合来工作的。 -----模糊集合: 允许在一个集合部分隶属。 对象在模糊集合中的隶属度: 可为从0 - 1之间的任何值。 即可以从“不隶属”到“隶属”逐步过渡。 模糊逻辑技术的发展 1960年柏克莱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扎德(L.A.Zadeh)教授,提出“模糊”的概念。 1965年发表关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论文。 在模糊数学创建近十年后,在 1974年,英国剑桥的Mamdani首先将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语言逻辑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并获得了比传统DDC控制更好的效果。宣告了模糊控制的诞生。 欧洲 七十年代欧洲进行模糊逻辑在工业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 实现了第一个试验性的蒸汽机控制; 热交换器模糊逻辑控制试验; 转炉炼钢模糊逻辑控制试验; 温度模糊逻辑控制; 十字路口交通控制; 污、废水处理等。 日本 八十年代日本情况: 列车的运行和停车模糊逻辑控制,节能11—14%; 汽车速度模糊逻辑控制(加速平滑、上下坡稳定);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的小车行走和卷扬机的运行控制; 家电模糊逻辑控制(电饭煲、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电冰箱等)。 中国 中国: 在模糊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慢,但发展较快: 1976年 起步; 1979年 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1980年 模糊控制器的算法研究; 1981年 模糊语言和模糊文法的研究; 中国 1982年 磨床研磨表面光洁度模糊控制、 开关式液压位置伺服系统模糊 控制研究; 1984年提出语义推理的自学习方法; 1986年单片微机比例因子模糊逻辑控 制器; 1987年我国第一台模糊逻辑推理机; 中国 1990年起: 工业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器:玻璃窑炉、水泥回转窑、PVC树脂聚合过程、功率因数补偿等。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模糊信息处理与机器智能” “模糊逻辑控制计算机系统”等。 中国 目前 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家电领域有很好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