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 8.2蛾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昆虫学 8.2蛾类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1~4龄群集取食寄主叶背的叶肉组织,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仅留叶片的主脉和叶柄。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末龄幼虫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总取食量的50%以上,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 如何检查美国白蛾 一是要重点查找美国白蛾喜欢栖息的场所。美国白蛾的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在晚上有灯光的地方,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有利其成虫活动和产卵,尤其是村庄、居民点、建筑物为美国白蛾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该虫分布比较集中,在查防时容易发现。美国白蛾的成虫有很强的趋味性,在有腥臭味的厕所、猪圈、垃圾存放点、屠宰加工厂、鱼粉加工厂旁的树木上其成虫更易出现,在查防时也比较容易发现。 二是注意调查喜食树种,美国白蛾喜食树种主要有桑、白蜡、悬铃木、臭椿、杏、榆、杨、柳等。 三是 要掌握好调查的最佳时机,美国白蛾的幼虫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种类幼虫的特点,就是在幼龄期结成网幕,几十甚至几百头1~4龄的幼虫吐丝将其危害的树叶围起来,成网状,幼虫在里面群居危害。 防 治 方 法 1 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 人工防治。在幼虫4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 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 生物防治。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同时,注意保护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提高对美国白蛾的自然控制能力。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白蛾周氏啮小峰(Chouioia cunea Yang)1980年发现,1989年发表,寄生美国白蛾蛹。体长1mm,繁殖力高(每♀产卵680粒),出峰量高(每个寄生蛹出峰最高可达365头),♀:♂=45~96:1。寄生力强(可以咬破寄主化蛹的薄茧而达到虫体产卵)的特点,几乎具有优良寄生蜂所有的优点。一般1头雌蜂可寄生消灭1头美国白蛾。 除保护利用天敌外,可用苏云金杆菌防治。 5 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进入高龄幼虫期时,可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喷烟或喷雾进行防治,在幼虫幼龄期时,使用灭幼脲Ⅲ号1700~2500倍,或5%卡死克乳油4000~6000倍进行防治。对于在城区和居民区进行药物防治,可使用10%歼灭乳油6000~8000倍、或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选用2.5%澳氰菊酯乳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00~6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处理。 2010年5月20日 保定易县调用4架喷药飞机,开始对该县的25万亩林地喷洒药物。 除造成立木材积、松脂等的损失外,虫体与茧上的毒毛还为害人、畜。 疾病名称:松毛虫病骨关节病 疾病部位:上肢,下肢 疾病症状:瘙痒 关节疼痛 3.研究深入,防治难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对松毛虫进行研究与防治,国家和地方常列为重点项目,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治体系. 二、主要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与寄主 中国的松毛虫种类极多,广义的有7属82种(亚种),典型的松毛虫属Dendrolimus Germer仅包括27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种: 1.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aperans (Butler) 2.赤松毛虫D. punctatus spectabilis Butler 3.油松毛虫D. punctat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4.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 (Walker) 5.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 6.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 Matsumura 1.落叶松毛虫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北部部分地区。主要危害落叶松,还取食红松、云杉、黑松、樟子松及油松。 2. 赤松毛虫: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及江苏等省市,主要危害赤松,并危害油松及日本黑松。 2. 赤松毛虫: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及江苏等省市,主要危害赤松,并危害油松及日本黑松。 3.油松毛虫:除了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查明还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北、贵州及四川省,主要危害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