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黄凝胶剂的药学的分析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摘 要 丹黄凝胶剂由大黄、黄连、黄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杀虫、 消肿散结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痤疮。本课题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方法,对丹黄凝胶方原药材质量、提取工艺、提取物溶解性能、成型工艺、体外释放与透 皮、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评价,具体研究及结果如下: 1.药材质量研究 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各药材项下鉴别方法对各味药材进行了鉴别,并对君药大黄 中5个成分及臣药黄连和黄柏中的小檗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所选药材均符合药典规定。 2.提取工艺研究 根据处方功效、临床用药及药物有效成分性质,将硫磺和冰片研成细粉备用,其余6 味药材进行提取。在文献资料考查和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有效成分大黄酚及小檗碱的 提取率为指标,同时兼顾干浸膏得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并运用均匀设计 法对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考察,经多元统计分析和效应面分 析优化,综合考虑选出了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取处方比例药材适量,加入7倍量的65% 乙醇,90℃条件下提取3次,2h/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以提 取液中以大黄酚和小檗碱的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了浓缩、干燥方式和温度,最终确定的工 艺为:提取液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当浓缩至原提取液体积的10%时转移 至5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成干浸膏。 3.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 提取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决定了辅料的选择,同时决定了它在皮肤内的转运速率,以及 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因此对药物的基本性质——溶解性能进行考察,能为进一步开展药 物处方设计和筛选提供依据。实验中分别采用沉淀法和指标成分溶解量法考察了丹黄凝胶 提取物及指标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在透皮制剂常用试剂中的溶解情况,并采用摇瓶法测定 了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提取物在丙二醇和水中有较大的溶解 度,而大黄酚和小檗碱均在丙二醇、乙醇和异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脂溶性都比较低,且受pH值影响较大。 4.成型工艺研究 根据提取物溶解性研究结果,考察并确定了凝胶剂中提取物溶解的溶剂为由30%丙二 醇、30%乙醇和40%水组成的混合溶液。分别以透皮性能和释药速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采用透析膜扩散法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对凝胶剂基质种类及用量、促渗剂及用量和基质的 载药量进行了考察,最后运用相关动力学模型和相似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用量为1.O%的卡波 姆.940作为凝胶基质,用量为2%的氮酮作为透皮促渗剂,并确定凝胶基质的载药量为 4.5%。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法和体外释药速率试验考察了三乙醇胺用量、丙二醇用 塑塞!堕壅盔堂堡主堂垡丝壅 ● 放效果最好,于是确定了丹黄凝胶剂的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制备了三批小试凝胶样品。 5.体外释放透皮及相关性研究 对三批凝胶样品的体外释药特性和体外透皮渗透性进行了考察,运用多种动力学模型 方程来描述指标成分在体外的释药规律和透皮渗透规律,并采用相似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三 批丹黄凝胶剂间释放和渗透的差异。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酚和小檗碱从凝胶剂中的释放 动力学规律是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的结果,大黄酚以零级动力释放模型拟合优度最好,而 均以一级动力学渗透吸收;体外释放速率与透皮速率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释药特性 与透皮渗透性有着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用线性相关方程来描述,以相应取样时间点的透 于体外透皮速率,提示影响丹黄凝胶剂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可能是皮肤等生理因素。 6.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建立了丹黄凝胶剂的质量标准。外观性 状考察结果表明本品为淡黄棕色半固体、气微清香,pH值检查结果表明本品pH值约为 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采用HPLC测定建立了制剂中有效成分大黄酚和小 檗碱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含量作了规定:每19凝胶中以大黄酚计不得低于O.145mg, 以小檗碱计不得低于0.907mg。 7.初步稳定性研究 分别以外观性状、pH值、含量测定等为考察指标,对丹黄凝胶进行了离心、高温、低 温、光照、高湿等影响因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在高温和强光照射条件下外观颜色有所加 深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