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分离工程工艺原理6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Biotechnology 刘树中 E-mail: Liushuzhong@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萃取是最常用的一种液液分离方法,但是普通的有机溶剂萃取法由于以下原因难于应用于蛋白质分离(1)许多蛋白质都有极强的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2)蛋白质在有机溶剂相中易变性失活。 第一节 双水相分离理论 一、双水相的形成 当两种聚合物溶液互相混合时,究竟是否分层或混合成一相,决定于两种因素: 一为体系熵的增加;另一为分子间作用力。两种物质混合时熵的增加与涉及的分子数目有关。因而,如以摩尔计算,则小分子间与大分子间的混合,熵的增加是相同的。但分子间的作用力,可看作分子中各基团间相互作用力之和,分子越大,当然作用力也越大。因此,对大分子而言,如以摩尔为单位,则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混合熵相比占主要地位,因而主要由前者决定混合的结果。 (1)两种聚合物分子间如有斥力存在,即某种分子希望在它周围的分子系同种分子而非异种分子,则在达到平衡后,就有可能分成两相,两种聚合物分别进入到一相中。当两种聚合物混合时,这种现象最常见,称称为聚合物的不相溶性。 (2)如果两种聚合物间存在引力,而且引力很强,如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聚电解质之间,则它们相互结合而存在于一共同的相中。 (3)如果两种聚合物间不存在较强的斥力或引力,则两者能相互混合。 (4)聚合物与盐类溶液也能形成两相,这是由于盐析作用。 典型的双水相系统见表7-1。 在生化工程中,得到应用的仅限于聚乙二醇-葡聚糖和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二、相图 双水相形成的条件和定量关系可用相图来表示,对于由两种聚合物和水组成的系统,其相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证明,水溶液两相系统的形成与所用多聚物的配比有密切的关系。 所形成的双水相的相图为双曲线,如果多聚物和的配比取自双曲线的右侧,配制成的混合液就能形成两相,这个区域就称为两相区;如果配比取自于双曲线的左侧,则混合液不能形成两相,这个区域就称为互溶区(均匀区)。图中的曲线把两相区和互溶区分隔开来,称为双节线。 图中,以配比QA,PA进行配制两相, 上相的组成为C(QC%,PC%),下相的组成为B(QB%,PB%),B、C均落在双节线上,称为节点,B、C连线BC称为系线。在同一条系线上的各点分成的两相,具有相同的组成。,但体积比不同。令VC、VB分别代表上相和下相的体积,则有: VC BA(B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 —— =————————————— (1) VB AC(A点到C点之间的距离) 即服从于杠杆规则。 证明:令WC,WB,WA分别代表上相、下相和系统的总重量,则按物料衡算有: WC+WB=WA (2) WC·PC+WB·PB=WA·PA (3) 将式(2)带入式(3)中,并移项得 WC(PC-PA)=WB(PA-PB) (4) ∴ WC/ WB= (PB-PA)/ ( PA-PC) =BA/AC (5) 设dC,dB分别为上相和下相的密度,则有: VC·dC BA ———= —— (6) VB·dB AC 但聚合物溶液的密度通常和水相差不大(一般在1.0-1.1之间),于是可得式(1)。 当系线向下移动时长度逐渐减小,这说明两相的差别减小,当达到K点时,系线的长度为零,两相间差别消失,按它配制成的溶液则不能形成两相。而在无限趋向它的两相区配制溶液,所形成的上下两相不但体积相等,而且两相中多聚物配比也相同,具有这种性质的唯一节点被称为临界点。 三、分配理论 1.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和溶剂萃取法一样,蛋白质在双水相间的分配,由分配系数: K=C1/C2 来描述。习惯上C1上相中的浓度, C2下相中的浓度。当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为一常数,与蛋白质的浓度无关。 利用双水相系统分离大分子物质是很合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