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导向教学的理论与实务—以‘摩擦力’单元为例-嘉义大学.pdfVIP

探究导向教学的理论与实务—以‘摩擦力’单元为例-嘉义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导向教学的理论与实务—以‘摩擦力’单元为例-嘉义大学

物理教育學刊 77 探究導向教學—以「摩擦力」單元為例 Chinese Physics Education 2007, 第八卷第一期, 77-90 2007, 8(1), 77-90 探究導向教學的理論與實務—以「摩擦力」單元為例 1 2 陳均伊 張惠博 1 國立嘉義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投稿日期:民國96 年 6 月 21 日,修訂日期:96 年 8 月 22 日,接受日期:96 年 9 月 7 日) 摘要 :本文旨在呈現一個科學探究導向的教學設計,希冀藉由教學實務的分享,說明 如何將探究教學融入正式課程當中,以落實科學教育目標,營造一個能促使學生探索 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教學情境。教案內容係以國中自然科「摩擦力」單元的概念為主題, 採用 Trowbridge 與 Bybee (1990)提出的 5E 教學模式,包括:參與(Engagement )、 探索(Exploration )、解釋(Explanation )、精緻(Elaboration )與評量(Evaluation )等 五個階段,作為設計架構。其次,結合科學寫作,協助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的歷程中, 記錄其想法、實驗數據與發現等,並透過撰寫的歷程,精煉與反思所習得的相關知能。 此教學設計的分享是一個開端,並非實施探究導向教學的唯一形式,希冀藉此引發更 多中小教師的共鳴,將探究教學應用於一般的課室教學當中。 關鍵詞 :科學探究、科學寫作、探究導向教學 逐漸體認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卻因過 壹、緒論 分強調科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致,未能 落實教育改革目標。近年來,全美科學素養 長期以來,有關科學教學與學習的研究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 (American 發現,科學教學大多採用傳統的講述方式,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將科學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難以獲致 [AAAS], 1989) , 科 學 素 養 的 里 程 碑 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在 1957 年蘇聯發射第一 (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 )(AAAS, 顆人造衛星後,促使美、英等先進國家體認 1993) , 全 美 科 學 教 育 標 準 ( National 改進科學教學內容的需要,旋即發起科學課 Research Council, [NRC], 1996 )與英國國家 程改革,以培養人才、發展尖端技術、加強 課程(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國際競爭力為主要目的,其他國家亦陸續展 [DEC], 1989 )等皆主張探究源自於學生日常 開科學課程的改革。當時,科學教育學者已 生活經驗的真實問題,是科學課程的核心, 78 陳均伊 張惠博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