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必修(Ⅲ) 单元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学思想的形成 一、乱世悠悠乱事纷(背景) 3、大发展:铁犁牛耕、田制变革、经济发展 1、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2、大变革:各国变法,除旧布新 4、大解放:士之崛起、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二、百家争鸣为哪般(目的) 三、众说纷纭莫宗是(内容) 1、儒家: 2、道家: 3、法家: 4、墨家: 治国安民 四、传统文化源流长(影响) 尊“王道”,行“仁政”,重教化 尊“霸道”,倡“法治”,重威权 崇“帝道”,尚“无为”,顺时势 “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节用 文化基础、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中的儒家思想 1、主要代表及主张: 仁;礼 以德治民 性相近 核心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王霸兼用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其他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制天命而用之 2、基本特征: 尊王道,行“仁政”,重教化 养浩然之气 扬善 向善 问题:孟子 的 “仁政”与孔子的“仁”是何关系? 由“仁”到“仁政”是从道德建设到政治文明建设的飞跃! 百家争鸣中的其他学派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1)“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3)朴素辩证法思想 (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节俭 (1)“无为”而“逍遥”——放飞精神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问题:墨子的 “兼爱”与孔子的“仁爱”有何不同? (2)“齐物”——任何事物的本质相同 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1、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2、大变革:各国变法,除旧布新 画卷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春秋中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王派王孙满前去劳军,楚庄王竟骄横地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春秋晚期,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土地全部瓜分,史称“三家分晋”;齐康公死后,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后更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画卷二:魏国李悝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楚国吴起变法:裁减冗官、废除世卿世禄制。韩国申不害改革:强调法治和君主统治之“术”、建立官吏任免考课制度。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定秦律、焚诗书;编户籍、行连坐。 画卷三:《国语·晋语》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诗·小雅·大田》:“有洽蒌蒌,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画卷四:《周礼》规定“学在官府”。周平王东迁后,天子地位衰微,“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与此同时,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士”迅速崛起。当时,“养士”成风,如战国的“四君子”和吕不韦,都有“食客”数千。各诸侯国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政策,于是出现了魏国的“西河之学”、齐国的谡下学宫等学术盛事。 3、大发展:铁犁牛耕、田制变革、经济发展 4、大解放:士之崛起、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从小好学,曾求教于老子。为了谋生,曾做过管粮仓和牛羊的小吏,50多岁担任司寇。后弃官周游列国达14年,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其为“至圣”。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六艺:一种说法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另一种说法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礼: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为人治国的内在品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