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房”中见识古代文人的雅室闲情.docVIP

在“文房”中见识古代文人的雅室闲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文房”中见识古代文人的雅室闲情   书画,是历代文房具中的重要内容。《红楼梦》中曾说:“若大景致,若干台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一所文房中,置以种种文具,当然也以书画最能提醒它的精神。所以,“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大展”中,近600件展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尤以书画占了重头,也就属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今天自觉到“坚定文化自信”在振兴中华、文化强国中的意义,首先需要明确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保证“坚定文化自信”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五千年持续不断地发展,在于它强调“和而不同”“吐故纳新”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而西方文化注重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弱肉强食”;从具体的方面讲,中国文化渊薮于与日常生活一体化的“文房”,而西方文化则立足于与日常生活相隔离的“工作室”。在传统文化中,作坊、店铺、书斋、画室等等,都是与日常生活的起居不可分割的,工作与生活一体化,甚至饭桌就是画桌。在西方文化中,工厂、商场、实验室、研究所等等,都是与日常生活的起居相分隔的。八小时之内是工作的状态,八小时之外回到家则是生活的状态。这两种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造就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强大,人文科学的规范化、体系化;导致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落后,人文科学的“不规范”“无体系”。相比于黑格尔、康德的著述,韩愈、苏轼、顾炎武的著述完全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有谁能否认它们重大的学术价值?二者的不同,固然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分别,正在于前者是在与日常生活相隔离的“工作室”中做出来的,带有课题公关性质的成果;而后者,则在于是在日常生活的“文房”中有感而发的体悟,而且,这个“文房”,不,又包括了居家的书斋,也包括了外出的舟车、旅舍。   近代以降,中国的自然科学引进了西方的“工作室”制度,促进了科学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引进了西方的“工作室”形式,取得了一批课题攻关的成果,这同样值得肯定。但因此而荒废了传统的“文房”形式,却不免使文化自信沦于釜底抽薪的“去中国化”。正是在这一立场上,“兰室长物”展的推出,对于我们从最基础的方面落实文化自信的坚定不移,有它不容低估的重要意义。   兰室,专指芳香高雅的居室。但它其实并非雕粱画栋的华堂,而是如刘禹锡所说的“陋室”。虽然简陋,但因为室有长物,所以又“何陋之有”?而所谓长物,也不指贵重之物,而是指人所不取的剩余之物。人所不取,是因为它们的“无用”“无益”。但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却对之情有独钟,认为“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安能悦有涯之生”?并对之投入了身与物化的精力,借以变化气质,涵养性灵,坚守文咏的心香。   无疑,今天再也没有人视这些兰室中的长物为无益、无用而不取了。但如果不是从文房的立场来认识它们的价值,不,又不可能真正领略到它们的价值,更可能把它们的价值误导到相反的方面去。正因为此,这个展览不同于一般的书画展、文具展等等,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就物而物地认识它们,更需要就物而室地来认识它们。   唐宋的文房,我们不得而见了;明清人的文房,虽尚有遗存,但面目早已不复当时;但前辈学人的文房,我们这一代的人曾经还是有所出人的。宽敞的,20平米左右,狭隘的,简直乌有,不过起造于印石之上而已。相比于今人的画室、工作室,从硬件而言,简陋之甚矣;但从软件而论,“何陋之有”?反是我们的画室,简陋之甚矣。这个软件,就是长物的风雅包括长物所涵养的主人友明的性灵。这里专谈书画。美术馆、博物馆中的书画,是保管在仓库里的,是陈列在橱窗里的,可望而不可即。而文房中的书画,则是随时供主人和明友摩挲玩赏的,有时还在其上作题跋考订。这两种不同的鉴赏方式,对观者所起“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迥然不同;而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因此而获得生生不息的提升。   “兰室长物”展中的书画展品,数量不过近百件,内容上却涵盖了近乎半部书画史。金石上的文字、图像拓片,由西周《毛公鼎》全形拓、《许惠鼎》全形拓、秦《琅琊台刻石》旧拓、汉《祀三公山碑》旧拓、晋王羲之《孝女曹饿碑》明拓、北魏《曹望??造像》墨拓、《王基半截碑》初拓、《李璧墓志》清拓、南朝《爨龙颟碑》清拓、唐李阳冰《怡台铭》清拓、《城隍庙记》旧拓、颟真唧《大唐中兴颂》旧拓、《昭陵六骏》全形拓,到韩天衡《赤壁觇铭》墨拓,雄深雅健,默如雷霆中,如有大风飞扬。尤其是大多拓本上,都散散落落地分布了历代名家的题跋和鉴藏的钤印,不,又印证了它们的流传有绪,更使我们仿怫置身先辈们当年的文房,体会到他们奇文共赏、疑义相析的风雅。如《琅琊台刻石》上,胡澍、沈树镛、魏锡曾、赵之谦、叶恭绰所留下的印记;《曹望??造像》上陈介祺、褚德彝所留下的题记,无不为“周虽旧邦”,注入了“其命维新”。文房,因长物而有精神;长物,因文房而有生气,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