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满汉冲突与省籍情结以试释王湘绮《督抚歌》为中心的观.PDF
晚清滿漢衝突與省籍情結
──以試釋王湘綺《督撫歌》為中心的觀察
吳銘能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光緒三十三年八月五日,作《丁未八月督撫歌》
疆吏裁三更增四,八旗蔽日直仍三,
二東蘇皖排湘盡,蜀粵滇閩桂豫參。
光緒卅三年八月六日,續作《丁未八月督撫歌》
紅羊劫到換張袁,峻擢陳楊比趙端,
三直二蘇閩桂粵,曹張松錫瑞恩聯。
光緒卅四年三月廿五日,作《戊申三月督撫歌》
八旗依舊颺春風,湘鄂新升鼎足雄,
閩豫皖黔東直桂,二蘇文酒話龐馮。
光緒卅四年九月十五日,作《戊申九月督撫歌》
排滿翻成颺九旗,楚齊猶得領雙麾。
直徽蘇豫滇黔桂,分占東南一角棋。
宣統元年五月三日,作《己酉五月督撫歌》
新拔滇朱配貴龍,兩徽顯赫傲湘東,
九旗牛驥無分別,岑桂難攀黔粵洪。
宣統二年九月三日,作《庚戌九月督撫歌》
蘇一難容益一蘇,直黔能配八旗無,
蜀滇越鄂河東浙,不比湘徽富有餘。
宣統三年五月六日,作《辛亥五月督撫歌》
九旗十省各分疆,二趙還應勝二張,
二沈雙滇差足慰,不如三女嫁親王。
宣統三年六月十二日,作《辛亥六月督撫歌》
聲名二建勝雙滇,五督三巡八滿聯,
粵鄂川湘黔浙豫,兼圻難比直東黔。
滿清入主中國,首要面對滿漢畛域的差距,經過了長期努力,大致可以維持一種平衡的
穩定關係,但滿漢之間在種族、語言與文化上的相異處,仍有若干的隔閡,不易完全消解;
1
另一方面,漢人因省籍不同,風土飲食習俗也會有所不同,這是一個一統國家很正常的現象,
但如果牽涉到權力分配或利益的糾葛,則省籍意識不免夾雜着情感的色彩,進而使一個人的
理性判斷無法客觀持平。
純以省籍取向為拔擢人才標準,則不免有循私舞弊之病,以乾隆六十(1795)年為例,實
施停止捐納措施,外官府以下皆為正途,督撫司道則重用旗人,結果是吏治蒸蒸日上,國家
進而殷富強盛,但道光以後,則吏治大壞,風氣有了變化@@分析箇中原因,是三老(老吏、老幕、
老胥)所起的作用,後來三老變了樣,成了老貪、老滑、老奸,風氣大壞,吏治也隨着江河日下。見歐陽兆
熊、金安清撰《水窗春囈》(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三老一變》條,頁 61-62。##,這說明
省籍意識相護弊端是存在的。
據學者研究,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席捲大清王朝整個東南半壁江山,清統治政權岌岌
可危,後賴曾國藩的湘軍力量征討平定,但由此也產生了另一個效應,造成了督撫專權與滿
漢權力格局的再分配,從此漢人為督撫者之比例居高不下@@李志茗《晚清四大幕府》(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頁 156-159。##。劉廣京的研究,表明了同治年間(1860-1874)漢人
為總督者比例約比滿人多一倍,而漢人任巡撫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以上,到了光緒年間
(1875-1900)漢人為總督與巡撫比例各達近百分之八十,以絕對的優勢,遠遠超過滿人@@轉
引自李志茗《晚清四大幕府》的統計,頁160。##。這是就一般的趨勢而言。
王湘綺在晚清是一位有名望的人物,並不是說他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在晚清革
命與維新兩派人物的實際鬥爭中,他也不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作為一位擁有清望之學
者名流,在傳統書院教育與民間的聲望,他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
王湘綺個性倨傲@@ 《湘綺樓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7 月)頁2835記載他對經典批評,“講
《論語》多不可通,‘小不忍則亂大謀’,似商臣、孟德口氣,非垂訓之道;又‘仁甚於水火’,亦自難謂避
仁甚避水火,不至如此之甚。謂用仁甚用水火,民初不用仁,又不應蹈死,蹈仁而死,是殺身成仁,則避
仁作何避法?諸生默然”,這可見其人不按照傳統訓詁的說法,完全憑以一己的喜好偏愛,性格倨傲顯現一
斑。##,自視甚高,少年自比魯仲連,晚年猶喜臧否人物,志為申屠蟠@@參見吳銘能《論王湘
綺論章實齋》,收在陳仕華主編《章學誠研究論叢——第四屆中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