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越窑栗子山窑址出土器物艺术风格探微.docVIP

毕业论文(设计)越窑栗子山窑址出土器物艺术风格探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第一章 栗子山窑址 3 第一节 越窑及其栗子山窑址 3 第二节 栗子山窑址出土情况 4 第二章 栗子山出土越窑瓷器的艺术语言 5 第一节 原料 5 第二节 造型 5 第三节 装饰手法 7 第四节 釉色 8 第五节 窑具及烧成 9 第三章 越窑栗子山出土瓷器的审美风格 9 第一节 釉色苍茫青灰 10 第二节 造型古拙生动 10 第三节 装饰古朴明快 11 结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越窑创烧了最早的青瓷,从而使中国成为瓷器的国度。越窑发展历经数朝,从东汉至宋,有长达千年的烧造时间。唐代越窑烧制地域较大,包含了余姚、上虞、绍兴、慈溪上林湖等诸多地区。栗子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烧造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由于青瓷窑址区域内优质瓷土日趋匮乏、当时的政治因素等原因,越窑青瓷日渐衰落,这个时期应该是越窑发展的末期,栗子山窑址的出土器物正是这一转型时期的实物例证。希望通过对栗子山窑址的考察,能够对越窑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窑系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字 越窑 青瓷 栗子山窑址 器物 艺术风格 Abstract Celadon of Yue bring about a situation where the world is greatly impressed by china. It was the first china exporte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lso the founder of creating sophisticated celadon, which fastened the two greatest kilns of the formation “north white south green”. The development of Celadon of Yue went through several dynasties, which lasted as long as a thousand years, showed its strong vitality. However, Celadon of Yue silently exited the stage of history in The Song dynasty which was at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rcelain, which not only due to the spring up of other new kinds of porcelain, but also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y it developed. The very material evidence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eriod is LiZiShan kiln, where we can gai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story of Celadon of Yue by investigation. It is predictable that a deeper cognition abou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kilns will not be far away from us in the following study. key words kiln;celadon;LiZiShan kiln;glassware;style of Art 第一章 栗子山窑址 第一节 越窑及其栗子山窑址 栗子山窑址位于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栗子山南坡,小坝东侧, 南距西埠头村0.5公里,北距枫树湾窑址1公里窑址因建筑小坝遭到破坏,局部被湖水所淹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从地表遗存判断,此处为宋窑址,堆积面积达8,000平方米,断面厚度约2.5米,暴露窑床残长4米、宽2.6米,窑壁用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的砖头叠砌而成 从栗子山采集回来的标本看。器型以双耳执壶和侈口弧腹圈足碗居多,还有四系罐、瓶、盒、灯盏、器盖等;釉色较灰暗,有青灰、青黄等色,釉层薄而缺乏光泽;有的碗内底和壶腹部饰有刻划花,刻划线条粗糙呆板,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花、菊花、缠枝花等还有印花,主要装饰在壶的耳部,形状各异,纹样繁多;见匣钵,器物为明火装烧。从的胎、釉、装饰和烧造方法等方面观察,制瓷工艺已明显地趋向粗糙和草率,反映了北宋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