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

第三章 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 电子元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介绍发展进程及应用。 半导体二、三极管原理及应用 介绍摩尔定律 1883年,爱迪生为延长白炽灯的寿命,无意中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爱迪生效应。 (1903年,英国理查逊证实了电子的存在,1928年获诺贝尔奖。) 1904年,英国弗来明,发明真空二极管。 1906年 美国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阴、阳极之间加入一个栅极,当栅极电压有微小变化时,引起阳极较大的变化。“以小控大”,就是放大。结构为圆筒状。作用如“闸门”。 电子管发明初期,因真空度不够高,寿命短。后来(1910)德国的哥德发明了抽高真空的分子泵,提高了真空度。从三极管发展到四、五、六、七、八极管。从单一管到 德福雷斯特与肖克莱 二、三极电子管工作原理 二、半导体晶体管 1835年,麦克思发现“不对称导电现象”。 1874年,布拉温发现硫化物有单向导电现象。 1880年,发明硒整流器。硒(Se)也是半导体。 后来发现更多天然或人制矿物有单向导电性。 1906年前后,辉铅矿或金刚砂;晶体加金属丝成二极管,用作检波,矿石收音机 1940年,人工纯锗、硅晶体出现,晶体二极管应用。 半导体的三个物理效应,光电导效应、光生伏打效应、整流效应 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施密斯发现晶体硒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小的半导体光电现象; 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亚当斯(W.G.Adams)发现晶体硒和金属接触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动势的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皮尔士等人发现金属与硅晶体接触能有整流作用的半导体整流效应。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热敏性 光敏性 掺杂性 自由电子与空穴 N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 掺入五价元素P:自由电子数目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导电成为主要导电方式,称为N型半导体 掺入三价元素B:空穴数目大量增加,空穴导电成为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称为空穴半导体或 P型半导体。 第一只晶体管示意图 ——1948年,肖克利构思出一种新型晶体管, 其结构像“三明治”夹心面包那样,把N型半导体夹在两层P型半导体之间。1949年,肖克莱提出了p-n结理论(关于晶体中由于掺入杂质的不同所形成的p型区和n型区的理论),并在第二年使之变为现实,研制出了结型晶体三极管。结型晶体管在许多方面优于点接触晶体管,很快就得到了广 1959发明平面工艺。 1959发明平面工艺。美仙董公司,赫尔尼。晶体片表面进行加工——集成电路工艺的前身。微小型化的过程。早期电极几个mm,后缩至0.3~0.5mm,结面积0.07~0.2 mm2 。实际上PN结直径只要几十个μm。照相,制板,光刻,印刷工艺。1950年芯片2.5mm2/个,到1963年,同面积上可制作125个管。线宽20-30 μm。1950’S电子管与晶体管竞争。电子管小型化,最小如铅笔粗。60年代晶体管全面取代电子管。(除微波、大功率场合)。 二、三极管的应用: 1.? 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 P正N负:导通(开关通) ; P负N正:截止(开关断) (1)整流—低频,检波—高频,开关作用(2)特殊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光敏二极管:光照敏感,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有可见,红外光敏;激光二极管:发射激光。 2.三极管 (1)放大:IB小变化,引起IC大变化。 以小控大。放大系数 小信号放大:中频、高频、低频信号放大; 大位号放大:功率放大,音响输出; (2)振荡:产生各种频率的正弦波信号,收音机、电视机的变频。作信号源,测试仪器用。LC振荡器,RC振荡器。 (3)开关作用 三种工作状态:放大 截止—开关 三.集成电路(IC) 1952年,英国的达默提出集成化设想 1958年9月12日,美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XAS)工程师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第一个IC是安置在0.5cm2锗晶片上的电路—相移振荡 7/16ⅹ1/16英寸,它包含有1只晶体管、4只电阻器和3只电容器,全部元器件都做在一块半导体锗晶体片上,元器件之间的导线是黄金膜,整个电路大小相当于半只曲别针。 仙董公司(硅谷)的诺伊斯也试制硅晶片集成电路,采用平面工艺。 2000年,基尔比退体多年后,获诺贝尔 奖 IC的第一个商品是助听器,1963年12月。 1958年德州仪器(TI)公司的Jack Kilby 发明了第一个集成电路,但那仅是一个用独立晶体管精密焊接而成却无法量产的集成电路理论模型。1959 年,当时身在仙童公司的Bob Noyce 发明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面集成电路,并于1961年实现量产。 Intel创始人诺伊思(中)、摩尔(右)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 8800 1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