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辅导学案】2016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docVIP

【同步辅导学案】2016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步辅导学案】2016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1)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武百官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黄河很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东汉明帝时期治理黄河:东汉时期,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多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建千里黄河大堤,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农业的进步 (1)犁壁的使用:西汉时农具已有很大进步,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2)牛耕的改进: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这是牛耕技术的重大进步。 (3)耧车的发明:耧车是西汉新的播种工具,效率很高,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南方多种水稻,黄河中下游的农村大量种植桑树。 ? 知识点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的发展: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深得国内人民的喜爱,也令外国人叹服。 2.?冶铁技术的提高 (1)水排的发明: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并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比欧洲早了1100年,在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发明钢的制作方法: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经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汉代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都是钢材制成的。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发明的。 相关链接:提花织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我国在商代已有手工提花法,战国时又出现比较复杂的动物纹提花技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表明当时的提花设备已经相当复杂,技艺非常高超。汉宣帝时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的陈宝光妻子(姓名不详),曾使用一种由120镊牵动120条经线的提花机,用足踏镊以织,能织出精美的蒲桃锦和散花绫,60天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 知识点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相关链接:汉初币制混乱,政府和侯国都铸币,私人也大量盗铸,货币名义与实际重量不一致,汉武帝下令取消侯国铸币权,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造,新的五铢钱大小、式样一致,重量足够,做工精巧,币值得以长期稳定,重量为五铢,其形状依然是圆形方孔。从汉武帝直到唐朝初年,一直使用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2)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商业的繁荣 (1)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2)长安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3)市场上商品繁多,有生产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食品,令人眼花缭乱。 ? ? 【例题1】 西汉武帝和东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 A.反击匈奴??? ??????????? B.治理黄河 C.提倡节俭??? ??????????? D.弘扬佛法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比较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和东汉明帝都对黄河进行了治理。 答案??B 【例题2】 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秦朝??? ??? B.春秋?????? C.汉代???? ?? D.战国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的铁制兵器在汉代逐步取代了青铜兵器。 答案??C 【例题3】 下列对两汉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朝的时候,小麦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B.西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C.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 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点拨??本题考查对两汉经济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分析选项,A项小麦仅是汉代我国北方的主要种植作物,B项杜诗是东汉人,C项桑树种植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答案? D ? ? 缇萦救父 汉文帝四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把他押解到长安去接受切断肢体的“肉刑”。他被押送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5个女儿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几个女儿都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写了一封奏章给汉文帝:“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