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辅导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辅导 《元明戏曲》 戏曲是综合艺术,但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其实是戏曲文学,所以基本上还是用学习一般文学作品的方法来学习。要学习戏曲文学,同样先要读懂剧本。所以首先要了解一下剧本的体制。其次要了解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家自身的情况等。这些对理解剧本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戏曲文学有它的特性,那就是舞台表演,戏曲中的一些部分是为了这个目的安排的。所以对舞台表演的知识也要多少了解一点。 元代杂剧角色分工 旦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相当于剧中的女、男主人公。 贴旦是女主角(正旦)之外的旦角,一般扮演村姑贫女,丫鬟侍妾等。 副末在戏中大多扮演家院、中军、校尉、稗将等等,或饰演较为次要的人物; 净指的是大花脸。 孤,一般写作“装孤”,指扮演官员一类的角色 细酸是指书生 曲牌联套体是戏曲音乐结构形式的一种。将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组合成套,以构成一出(折)戏的音乐。一本戏若干出(折),即由若干组套曲构成。这种音乐结构方法,开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渐趋成熟,而弋阳腔则作了不同发展。在梆子、皮簧出现以前,曲牌联套曾是中国戏曲音乐唯一的结构形式。昆曲、高腔至今仍在采用。 南曲,是指是南宋时期在温州地区起源的南戏、散曲所用曲调,这些曲调大多渊自唐宋大曲、宋词、民间曲调。 北曲曲调主要来源于唐宋大曲、唐宋金词、诸宫调,另外还吸收了北方其他民族的音乐。北曲也是元代的杂剧和散曲比较常用的曲调。比较说来北曲显得激昂粗犷,而南曲则显得婉约柔媚。 南曲的四大声腔 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 。弋阳腔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昆山腔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戏曲是一种市民文学,在唐宋时期,作为戏曲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城市经济还不够繁荣,戏曲的主要接受对象市民阶层还不够壮大。其次,是戏曲这种艺术自身发展的原因,唐宋时期,戏曲艺术还不够成熟;由诗到曲的变化是艺术形式自身发展的因素。再次是一些政治因素,比如时代氛围、文人状况等。 元代戏曲的兴盛是和统治者的喜好分不开的,当然,儒生流向戏剧创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唐宋时期有才华的文人都在写诗歌,作传奇----这是高考的指挥棒(科举考试)的作用,毕竟,在唐宋时期。写剧本乃是倡优之事,文人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 。 第一章 元明杂剧创作综述 在这一章里,请大家了解以下内容: 一、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代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2)文人地位的变化;(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前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 元杂剧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折射出那一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题材极为丰富。 元杂剧是用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南方地区,自南宋以来还流传着一种用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称为“戏文”或“南戏” ,其中较重要的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元代末年,高明写出了《琵琶记》,通过赵五娘、蔡伯喈的家庭悲剧,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某些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元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1) 初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 (2) 中期,特点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 (3) 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三、元杂剧剧本形式的特点 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科范(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三部分组成。 四、明清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1) 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 有名氏作家很少;b 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 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 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f 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 (2) 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元明杂剧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元明杂剧创作产生的影响 元代杂剧的创作主体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一类是悠游的隐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