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记看阴阳五行思想的合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礼记看阴阳五行思想的合流

从《礼记》看阴阳五行思想的合流 刘丰 一般认为,阴阳和五行是分头起源、独立发展的两种思想,直至战国时期才合流,进而形成战国后期强大的阴阳五行思潮。以往学者研究阴阳五行思想及其合流,多据《左传》和诸子书。我们认为,《礼记》(包括《大戴礼记》)当中也有丰富的关于阴阳五行思想的资料。《礼记》作为七十子及其后学阐发礼意的著作,对礼学中蕴涵的思想作了深入的阐述,并有新的发挥,进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建立了礼学的哲学构架。从《礼记》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礼学思想中阴阳、五行思想从微到显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礼学的哲学构架。 一、《礼记》中阴阳五行思想的合流 殷礼中就已经包含了阴阳和五行思想的萌芽,经过商周之际的损益和西周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进一步完善,并成为礼学思想的核心构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了郑臣子大叔引述子产、并对礼作了进一步发挥的一段话:“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从这里可以看出,礼已经和天地、五行联系在一起,初步具有了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哲学形态。但是,思想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左传》中礼学的哲学框架虽已具备,但还缺少具体的内容。而进一步的完善,则是在《礼记》当中完成的。 《礼记》虽然成书于汉代,但所反映的思想则基本是战国时期的,其中有成熟的阴阳五行思想和二者合流的轨迹。有学者研究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演变,把这一思想运动过程分为阴阳、五行和成熟的阴阳五行思想三个阶段。从思想的逻辑发展来看,这一分析是合理的。本文借用这一方法,仔细分析《礼记》和《大戴礼记》,也可以把其中包含阴阳五行思想的各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曾子问》、《郊特牲》、《祭义》、《祭统》、《儒行》、《昏义》、《劝学》、《四代》、《文王官人》、《易本命》等篇,其中主要涉及到阴阳思想,还没有出现五行;第二种类型包括《内则》、《学记》、《虞戴德》、《诰志》诸篇,其中主要有五行思想而没有阴阳;第三种类型则是涉及到阴阳五行的诸篇:《礼器》、《丧服四制》、《乡饮酒义》、《礼运》、《乐记》、《曾子天圆》、《四代》、《本命》以及《月令》。下面就对《礼记》和《大戴礼记》当中的这三种类型的思想作一分析。 1、《郊特牲》、《曾子问》各篇 《礼记·郊特牲》篇中虽然也出现了一次“五味”,但从全篇来看,它是用阴阳来解礼: “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这是用阴阳来解释礼乐。 “鼎、俎奇而边、豆偶,阴阳之义也。”这是用阴阳来解释祭器。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这是用阴阳来解释祭祀的意义。 这样的解释在《郊特牲》全篇中还有很多。用阴阳观念来解释祭祀,还见于《祭统》:“凡祭有四: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冬祭曰烝。礿、禘,也、烝,也。禘者之盛也者之盛也。水草之菹,之醢,小物矣三牲之俎,八簋之,美物矣昆之,草木之,之物矣《少仪》:“军尚左,卒尚右”,郑注为:“左,阳也,阳主生。……右,阴也,阴主杀。”类似这样的注解还有很多。以阴阳训刚柔、左右是有一定根据的。 在《大戴礼记》当中,也有一些地方讲到阴阳。《劝学》:“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此处的火与水并不是五行当中的“火、水”,而是指自然状态中的火与水。《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阴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这一解释与《劝学》篇是相符合的。 《文王官人》篇还讲到:“考其阴阳,以观其诚”,“阴阳克易,内外不合”,“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这些都是阴阳思想的明证。 2、《内则》各篇 二戴《礼记》当中《内则》等篇则主要涉及五行思想。《内则》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里四时、四味的搭配与《月令》相同,只是在《月令》中“甘”为中央土之味。《月令》四时、五行、五味的搭配是综合了《洪范》与《内则》而成的。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这里出现了“五声”、“五色”、“五官”、“五服”,并且连用,明显是五行思想的反映。 《大戴礼记·虞戴德》:“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此篇虽然仅记载二月一条,但与《月令》非常相象,显然是五行思想的反映。《诰志》篇也说:“夫礼会其四时,四孟、四季,五牲、五谷,顺至必时其节也”。这里也是受到五行思想影响的四时教令的一种反映。 从以上各篇来看,《礼记》和《大戴礼记》当中有阴阳和五行并行的两种思想。 3、《礼运》、《月令》各篇 在《礼器》、《丧服四制》、《乡饮酒义》、《礼运》、《乐记》、《曾子天圆》、《四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