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号转导的趣闻轶事
封面
2016.1.7
2014级临七四班
信号转导
の
趣闻轶事
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之一: 细胞信号转导。
目前全球研究最热门的五大研究方向之一: 信号转导。
目前全球药物开发四分之一集中在:信号通路上的蛋白激酶。
内容页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基因表达产物——主要是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它们是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当前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四大课题之一: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1992年Fisher和Krebs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们在20世纪50年 代首次阐明了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作用在糖代谢中的重要调节作用,随后经过40多年的研究,发现可逆性蛋白质磷酸化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今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包含着2000多个蛋白激酶基因和超过1000个磷酸化酶基因。
内容页
1971年Sutherland因为对cAMP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它的功能并提出第二信使学说而获得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1986年Montalcini和Cohen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51年,第一个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被发现,1960年表皮生长因子EGF被发现。
2000年瑞典科学家Carlsson、美国科 学家Greengard和Kande获得了诺贝尔 生理学奖和医学奖,因为他们在神经 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方面开创性的发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Buck和Axel,以表彰他们在人体嗅觉系统结构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内容页
1994年Gilman和Rodbell获得了 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Gilam等人的工作阐明了胞外信号如何转换为胞内信号的机制,在G蛋白发现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199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Furchgott、Ignarro、Murad发现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信号分子。
目录页
内容页
信号转导的发展历史
关于细胞信号的研究已有一段时期。在19世纪中期,Darwin指出植物内有一种物质促使胚芽鞘的趋光性生长,1928年Went发现这种物质,后来命名为生长素;在动物研究中,1905年Starling提出了“激素”一词。
1947年有人将小量的钙离子直接注射到细胞内,发现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强可引起细胞骨架收缩
20世纪50年代受体和生长因子的鉴定为现代信号转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信使cAMP的发现推动了信号转导研究的迅速发展(1971年获诺贝尔奖)
内容页
信号转导的发展历史
蛋白激酶磷酸化是信号转导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调节形式( 1992年获诺贝尔奖)
1980年Martin Rodbell发表在《自然》的一篇综述,首次应用“信号转导”来描述生化调控中GTP和G蛋白的作用,从此以后,“信号转导”一词就在生物学界广泛被应用。
G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获1994年诺贝尔奖
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Ferid Murad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内容页
三大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Sutherland等在细胞中加入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与之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现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以后又弄清楚是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了cAMP。 Sutherland因为对cAMP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它的功能并提出第二信使学说而获得1971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cAMP第二信使学说建立了细胞信号学说研究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内容页
三大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末,美籍华人张槐耀在研究磷酸二酯酶与cAMP浓度的变化时,发现了一种磷酸二酯酶的活化因子。后来命名为钙调素或钙调蛋白CaM,它的发现是细胞信号学说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
内容页
50年代后期,Agranoff和Paulus等报道内质网生物合成脂质的通路。1975年,Michell发现细胞应答刺激时都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的现象,于是产生由于肌醇磷脂分解使钙离子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见解。后来,在80年代初Streb和Berridge等人把经透性处理的胰腺细胞放在低钙离子介质中保温,当向介质中加入肌醇磷脂的分解产物——三磷酸肌醇IP3时,用钙电极测得钙离子从内质网释放到胞液中。1977年,Nishizuka等人发现蛋白激酶C(PKC),后来证明肌醇磷脂另一水解产物二酰甘油DG参与PKC活性调节,从而建立了以质膜肌醇磷酸代谢为基础的信号系统另一分支——DG/PKC信号转导系统。肌醇磷脂第二信使系统的阐明是胞内信号系统研究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三大里程碑
目录页
内容页
信号转导与学习和记忆
记忆一般可以分成两种:持续时间以秒或分钟计的短期记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