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探究.docVIP

3~6岁幼儿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6岁幼儿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探究

3~6岁幼儿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探究   [摘要]本研究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图片配对任务,考察幼儿对6类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在所有范畴的隐喻理解任务中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2)小一中班阶段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中一大班阶段。(3)幼儿对抽象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不过对知觉类具象范畴隐喻的理解一直具有优势效应。(4)幼儿对隐喻的理解存在若干视角偏好。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3~6岁幼儿;隐喻理解能力;图片配对;发展现状;视角偏好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46-05 认知科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建构和逻辑推理思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据Lakoff和Iohnson的观点,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体来理解或经历某一类事体。人类总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识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隐喻性联系。概念间的跨域性和相似性是隐喻的两项基本特性,也成了隐喻判定的重要标准,而隐喻能力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正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认知主体中的,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3-6岁幼儿是否具备隐喻能力?如何培养幼儿的隐喻能力?这已经成为儿童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被试,通过图片配对任务。研究幼儿的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现状,并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从杭州市一所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班中分别随机抽取30名心智正常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作为被试,其中小班男女幼儿各15名,平均年龄为4岁2个月;中班男女幼儿各15名,平均年龄为5岁5个月:大班男女幼儿各15名,平均年龄为6岁2个月。主试是6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均在实验前接受了相关培训。 2.实验材料 本研究以L.A.Seitz的隐喻理解实验图片为基础,经修改后设计成18组图片。每组包含3张图片,分别为目标图片、与目标图片具有隐喻性关系的备选图片和与目标图片具有相关性关系的相关图片。如图1所示,这组图片为“悲伤的女孩”-“垂柳”-“公园里的长椅”,其中,“悲伤的女孩”为目标图片,“垂柳”是与“悲伤的女孩”具有隐喻性关系的备选图片,“公园里的长椅”是相关图片。 18组图片的抽象程度逐步提高,共有5个难度等级。第1~6组为第一等级,属知觉范畴,系由具体概念映射具体概念,儿童单凭知觉即可直接感知到事物的外形,如颜色范畴(第1-3组)、形状范畴(第4-6组)。第7-9组为第二等级,属表情范畴,系由具体概念映射抽象概念,例如图1中的“悲伤的女孩”为第7组图片,“悲伤”是一种表情类抽象概念,它通过“垂柳”这一具体概念的映射建立起两者之间的隐喻性关系,而悲伤的抽象性能够与垂柳的外观建立某种形似性。第10-12组为第三等级,系由具体概念映射具体概念,但不同于第一等级,此系通感范畴,即通过不同的感觉通道发现事物的相似性,例如第12组,“发臭的垃圾桶”通过嗅觉让人产生难受的感觉,而“有噪声的轮胎”则通过听觉让人产生难受的感觉,由此建立起两者的隐喻性关系,较前一等级,其抽象性更高,幼儿已经无法从外观上找到两者的相似性线索了,必须通过通感的理解机制才能获得。第13-15组是第四等级,属心理-生理范畴,系由具体的生理范畴概念来映射抽象的心理范畴概念,例如第13组,“不和善的人”系抽象的心理概念,其特征和属性无法自现,但“冰山”给人带来的冷冰冰的生理感受与“不和善的人”给人带来的冷冰冰的心理感受相似,藉此建立隐喻性关系。比起第三个等级,第四等级的抽象性进一步提高,已经超越了通感范畴中从生理感觉到生理感觉的水平,达到从生理感觉到心理感觉的水平。第16-18组是第五等级,属分类范畴,系由具体概念映射具体概念,但不同于第一和第三等级,这组要在两个具体概念中抽象出某一相似点,例如第17组,从“婴儿”可以抽象出“人类生命的开端”,从“花蕾”可以抽象出“植物(花)生命的开端”,由此建立起两者的隐喻性关系。与第四等级相比,第五等级的隐喻性关系已经不能单靠生理感受去获得了,必须依靠逻辑思维去把握,因而其抽象程度最高。 研究者将每组图片制作成一张独立的PPT,PPT上端居中位置为目标图片,下端左右两边分别为备选图片和相关图片,备选图片和相关图片的左右位置随机摆放,并在每张图片的右边配上对应的文字。遵从随机原则,研究者共制作了90组顺序不同的PPT,每组都包括18张独立的PPT,但顺序各不相同,只适用于1个被试,不重复使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