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本文着重梳理了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施策略及课程评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新模式。
[关键词]后现代 高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88-03
[作者简介]黄安云,廖卫红,谭碧,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当前,全国各高职院校大多都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需要加强建设与改革。在后现代视野下,对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探究,是促进大学生个人及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课程观
(一)后现代主义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掀起后,分别出现在绘画、建筑、电视、文学、摇滚乐和网络文化等领域。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主义、后人道主义、反基础主义、去中心化、批判与解构主义、后现代视角主义、多元方法论、后现代哲学史编纂学、建构主义、反美学等方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西方课程学家把后现代主义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了解、认可并实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他们提倡“倾听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建立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体现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整体论思想。
(二)后现代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观点遵循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后现代课程把那些与课程有关联的事物都作为有生命的个体,把课程视作有机整体,将各种各样的事物置于这个整体的生命圈之中,形成一体的局面。其主要特点是:(1)以认识论或重建的范式框架或理论建构的转换为逻辑起点;(2)强调师生及课程的对话性交互作用;(3)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有机性及开放性;(4)主张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强调教师的支持与促进作用;(5)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后现代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暂时性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提出了知识的价值性,更关注缄默性知识的重要性,体现知识的多元化。它将本土化知识、缄默性知识和个体化知识纳入知识体系当中,丰富了课程内容;它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不断建构与生成的过程,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建构知识,体现了情境性、社会性和差异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形成。后现代课程观中存在两类主要观点:解构主义课程观与建设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观饱含人本主义情怀、积极达观的心态及和谐的整体观,尊重个体、重视整体教育,重视教师角色重建、体验学习、民主化、多元化、生态型教育、全球教育、灵性教育等。其整体生态课程观能够为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
二、后现代视野中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一)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块茎结构模式
Deleuze与Guattari在《千高原》中首次提出的带有隐喻性的茎块理论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茎块”是植物学中的一个概念,这一隐喻与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反基础、去中心化、开放性、自组织、解构性的理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生动地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课程评价体系、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课程的生成性特征③。如图1。
该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系统,课程结构的各部分都充满了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该模式强调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生成性、过程性及创造性。运用块茎结构课程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建构中,课程内部各部分都会因教师与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的不同类型而成为课程生成与建构的起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随着课程的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相互作用。课程的目标也会得到越来越清晰的诠释。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不断发生碰撞,兴奋点不断涌现,课程目标也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策略
1.课程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以敞开的胸怀、适度的好奇心、强烈及真实的在场意识,与学生协商建构课程的价值,促进开发潜能,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本体性知识,培养学生自身的反思能力,提升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及和谐融洽的整体观,渐渐达到身、心、灵的平衡统一。
2.课程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个体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工作、职业和事业,爱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