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培优题设计问题和培优取向.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优题设计问题和培优取向

培优题设计问题和培优取向   如果非要说教育有什么目的的话,那无非就是培养一个个优秀的人。而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充分、个性发展上又如何作为呢?路径是多元的,措施也是多样的,但有一条路,就是“对优秀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于是“培优”成为了人们对此路径的外在口号与实践。培优的出发点就是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让真正有某方面潜赋的孩子的禀赋得到充分发挥。但这种培优的前提是否是变成了一种对优秀的诊断,却忘记了增值总体基数?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具体化了培优的措施,其中一条便是设计出层次性的练习。层次性的练习在人们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就直接附着在各种练习册的文末和试卷的附加题中,以显示出题人的水平。这种水平又是如此的单一,那就是难度与陷阱的综合。培优题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进入学生的视野和老师的“红笔”之下的。可是,由于培优题简单僵化的设计与内容价值的偏离,现实效果越来越远离了培优的道路,培优题成为了学生们心灵的枷锁,变成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武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目的异化呢?又如何应对以真正落实个性化的培优呢? 一、培优题设计的问题 (一)目的异化为“纸老虎” 培优题在小学阶段本来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让那些吃不饱的孩子还有多余的“饭菜”给他们吃。然而当这种培优题以一种固定、僵化、单一的形式出现在配套练习册、试卷及其他文本中时,特别是总把培优题以“大字号”字体标注在文末,即练习册最后一题和试卷中的附加题时,其现实存在却与我们的预期与假设、目标与价值诉求背道而驰,或者说至少是不尽人意的。 通过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学生整体上对培优题心存畏惧,即使培优题本身非常简单。长此以往,会严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把是否能做培优题当作衡量自己学习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另外,小学生是非判断能力低,对教师的盲目崇拜延伸至了对教师所关注的题目的盲目崇拜,但这种崇拜却让他们又爱有恨,爱在想表现,恨在无法完成好。笔者发现,班上部分学生由于自己无法完成培优题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成就感、幸福感早已远离。 而且,学生对培优题的这种畏惧,一方面迁移至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畏惧与压力中,另一方面引渡到生活的活动中。特别是将这种题单列出来,学生就将其标度为智商高低与否的尺度,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后果,不但没有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反而让可以优秀的孩子畏惧“优秀”。或许这一切的原因起于“培优题”这个称谓以及培优题内容设计的难、偏、深、技与单一。 综上,培优题价值导向产生异化,目的背离了培优夙愿,产生一种不良的标签效应。因为这样的题目隐含着一种难、高、深的文化意蕴,让孩子望而却步,大大挫败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内容异化为“技巧站” 翻开培优题和每次试卷中的附加题,我们教师都感慨,这完全就是奥数题,或者竞赛题。虽然不尽然所有的培优题都这么难,但是编者为了显示其水平,大多数都设计得比较难。所以,我们的数学学科学习往往因为编者、命题人把我们导向了一个个的“擦边球”与“歪门邪道”,好像一张试卷不出一两道这样的题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水平。他们忘记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目的: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学习、发展、成长的素养基础。 培优题的内容设计上,部分题过于注重解题技巧、题型模式、奥数内容,甚至有时候与所学知识毫无关系,更达不到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如此怎能做到培优呢? 二、培优价值偏离的原因 (一)文化功利性诟病 中国文化强调入世,所谓学而优则仕即是对这种文化的核心的概括。当前,随着生活取向的日趋物质化,文化功利性日益凸显。这种文化的集体功利性取向自然会浸染进我们的教育领域,甚至当前这种侵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培优题就是文化功利性在数学学习领域的一种外化表现。它渴望通过每日的一题,每次试卷的一道题,而不是平日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情感的培养去达到培优,自然结果会背道而驰。 (二)教育价值观偏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培养什么样的人?笔者概括成四个词:自食其力、潜赋俱扬、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首先,要培养一个未来能自食其力的人,即是找到相应的工作,谋求生活。这是我们当前教育都办到且办好的事情,但我们教育缺乏对学生差异性与个性化的挖掘与培养,这就是潜赋没有俱扬。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种自我觉醒,人清楚自身何人、何为、怎为,即是人尽其才。人尽其才本身就是一种对个人全面、充分、和谐、个性化发展的诉求与追求,更是对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一种贡献。如此,我们能仅仅追求学生做这种注重难度、技巧型的数学培优题吗?仅仅是让他们从此害怕学习,怀疑自己的智商,失去自信心吗?何况,我们培养的优秀更应该着眼于整体族群的才尽所用,人尽其才,更需要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