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研究指导
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研究指导 【摘 要】学龄期指年龄介于6-12岁之间,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学龄期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大脑活动的兴奋性增强、思维方式转变、个性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其个性心理特征仍有幼儿期的延续,因此处于学龄期的儿童并不能够完全进行合理的认知活动及行为,常常会出现拒绝上学、不听话、争吵打架等学习、人际及品行的问题。本文就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心理指导。
【关键词】学龄期;心理问题;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83―01
学龄期指年龄介于6-12岁之间,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此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其活动内容由游戏主导转为学习主导,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心理发展任务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整个阶段都体验着能力的实现。但是,学龄期儿童在体验能力和形成个性的同时也面对着许多伴随心理发展而呈现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品行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分析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就更显重要。
1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1.1 学习特点:
学龄期儿童在认知和认识活动中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点:()时间的限制性减少,学习活动由直接经验转为间接经验;(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的;(3)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会应用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技能,调控学习方式[1];(4)其认知活动的动力源自于由心理因素及情感因素共同构成的学习动机。
1.2 思维特点:
学龄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不平衡性;(2)逐渐具备了完整的思维结构,推理能力逐渐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明显显现出来。
1.3 个性特点:
(1)自我意识及自我概念的发展:小学至一、二年级自我意识发展最快,三年级至五年处于平稳阶段[2];(2)自我评价及自我体验的发展:从笼统的评价过渡到具体的行为及品质方面的优缺点的评价,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1.4 社会性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由简单到 复杂、由表面到内部、由呆板到灵活、由即时事件到长远利益、由具体到抽象、由弥散性、间断性的想法到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的综合性认知。
2 学龄期儿童的常见问题及成因:
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困难、纪律性差、人际关系不良及品行问题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生理发育的局限:处于学龄期的儿童,虽然其突触联接不断形成,皮质功能逐渐发展,但是其脑和神经的发育并不完善,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也并不能如成人一样稳定;
2.2心理与环境压力:
2.2.1思维发展的局限:思维发展仍带有具体性和不平衡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
2.2.2个性特征的突显: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自我中心性仍存在,同时对动机及行为仍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
2.2.3分离焦虑:也称为离别焦虑,是一种因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产生的紧张、烦躁、恐慌等不安的情绪反应,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3]。
2.2.4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儿童经历由幼儿园的自由环境到小学的正式环境的转变,活动内容由游戏转为学习,会产生相应的不适应感,学校功课的繁重、老师的严厉、新同学相处的方式都会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2.2.5家长的教养方式:许多家长对儿童过分照顾与溺爱,使得儿童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其独立性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些家长过分苛刻严厉、独断专行,不能听取儿童的想法,这会促使儿童形成胆怯逃避或攻击暴力的极端性格,意志力形成受到阻碍。
3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指导
父母及老师的引导对学龄期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引导的方向主要有五个方面。
3.1帮助儿童消除紧张情绪
家长和学校都应帮助儿童做到由幼儿园入小学的衔接工作,入学前与其一起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降低其紧张和焦虑情绪;对于依赖性强的孩子,可以允许其带如玩具、照片等过渡客体入学。
3.2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形成,后天的合理教育作用非常重要[4]。父母应避免过分照顾与宠溺、过分忽视与冷漠,应给予儿童合理关心,培养其进行独立自主的行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3.3发展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解决以儿童的生活环境为栽体,来源于实际生活,经过思考、提炼凝结为一种指导思想.还原到儿童的生活中,促进儿童的发展。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