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萘具有芳香性
本章重点: 苯的结构及其分子轨道。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其理论解释及应用;苯环氧化和支链氧化。联苯、萘、蒽和菲。休克尔规则与物质的芳香性。 本章难点: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其理论解释及应用。 考核要求: 识记:苯的结构及其分子轨道。联苯、萘、蒽和菲。 领会:休克尔规则与物质的芳香性。 分析: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其理论解释及应用。 熟练应用: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苯环氧化和支链氧化,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 教学时数: 7 学时 芳香烃或芳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 “芳香” 二字来源于有机化学发展初期,是指从天然的树脂、香精油中提取得到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随着有机化合物的增多和深入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关芳香烃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信息,证明它们基本上都是苯的同系物、多苯环物及衍生物,有的并没有香味。 常说的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芳烃。 而把分子中不含苯环构造的芳香性的烃称为非苯芳烃。 芳香烃:π电子符合4n+2规则的平面环状共扼多烯化合物,不易起加成、氧化反应,对热稳定,这些化合物的这些性质叫芳香性。具有芳香性的烃叫芳香烃。简称芳烃。 芳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苯系芳烃,另一类是非苯系芳烃。 芳烃按其结构可分为两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苯、乙烯苯、乙炔苯等。 多环芳烃:联苯、对三联苯;多苯代脂肪烃(二苯甲烷、三苯甲烷等);稠环烃(萘、蒽、芘等)。 芳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苯是芳烃中最典型的化合物,苯系芳烃分 子中都含有苯环。 一、苯的凯库勒式: 1857年,凯库勒把原子价的概念推广到碳元素,指出碳为四价,碳原子间可以结合为碳链。1864年末,凯库勒在研究苯的结构,有一个晚上坐在安乐椅上打了一个盹,梦见很多蛇,其中一条蛇的头衔着自己的尾巴,变成一个环状。醒来后把梦记录下来。1865年,他根据碳的四价和这个梦的情况,提出了苯的环状构造式。 此构造式有三个缺点。 1、构造式中有三根双键,但苯无双键的性质, 2、按照此结构式,苯的邻二取代物应有两种,而实际上只有一种。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凯库勒曾用两个式子来表示苯的结构,并且设想这两个式子之间的摆动代表着苯的真实结构: 二、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 按照轨道杂化理论,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C σ 键,六个碳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组成一个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H σ键。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垂直于σ 键平面的p轨道,每个p轨道上有一个p电子,六个p轨道互相侧面重叠组成了大π键。 现代物理方法测定苯的结构为: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C—C 键长为 0.1397nm,C—H 键长为 0.108nm,键角 ∠CCH 及 ∠CCC 均为 120°。 三、苯的分子轨道模型 分子轨道法认为苯环的六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成为六个分子轨道,其中三个成键轨道,三个反键轨道。在基态时,苯分子的六个P电子成对地填充到三个成键轨道,这时所有能量低的成键轨道全部充满了电子,所以苯分子是稳定的,体系能量较低。 三个成键轨道的电子云的分布在环平面的上下。 P147 图7—4苯的三个π成键轨道的电子云 苯分子的大π键可以看作是三个π成键轨道叠加的结果。 四、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 氢化热是衡量分子内能大小尺度。氢化热越大分子内能越高,越不稳定;氢化热越低,分子内能越低,分子越稳定。因此,可以从苯、环状烯烃的氢化热数据来分析苯的稳定性。 苯的氢化热要比三倍环已烯氢化热低,比1,3—环已二烯的氢化热也低。氢化热小,说明其分子内能低。 苯环中存在着较大的共轭体系,π电子高度的离域作用使苯环特别稳定。共轭作用和π电子的离域使苯环具有较大的共轭能或离域能。苯分子具有较低的内能,较高的共轭能,分子稳定。 五、苯的共振式和共振论的简介 共振论是1933年由鲍林提出的,认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可以用共振杂化体来表示。其基本要点如下: 1、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按照价键理论可以写出两个以上的经典结构式时,这些结构式成为参加共振的一员。 2、分子的稳定程度可用共振能来表示,因为共振的结果使体系的内能降低。 对于一个化合物的分子来说,每一个的极限式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是不同的。越稳定的极限式贡献越大,能量高的不稳定的极限式贡献就小。其规则见p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