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件漆器传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一件漆器传世   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圆盖盒”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史成交的纪录。   明朝的漆器在历经数百年之后,不但丝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浓缩了千载技艺的现代漆器精品又将焕发出怎样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先主的礼物      从河姆渡文化那只漆碗算起,漆的历史已经有七千多年。   充满智慧的祖先很早就发现,漆树里面的汁液成分稳定,不仅有着神奇的防腐防水的功效,还不会褪色。漆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两个重任,一个防腐,一个装饰。防腐的任务很容易完成,装饰这个任务则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   从最开始以红黑为主的漆器,到唐代价值连城的漆器古琴,再到宋代为贵族使用的漆器生活用品,漆器工艺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一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千百年过去,漆已不仅仅是木器表面防腐的工具,百宝镶嵌、漆线雕、漆砂砚、点螺的相继出现,浓缩了数千年岁月的文明。每一层大漆、每一刀锦纹、每一块镶嵌、每一根漆线,在一代代人的继承与创新中手手相传,髹漆的工艺就好像遥远的先主传给我们的礼物,形式不断丰富,却依旧保存着原始的温度。      戒指与锄头      传统工艺余温犹存,世界却已变化万千。如今,走在平遥古城的漆器店或是北京的雕漆市场,随处可见化工漆和注塑雕漆的旅游商品,几十或百元的价格,多如繁星。   可为什么我们还要追捧那些动辄万元的手工漆器,甚至那些贵得让人心碎的大师作品?   爱漆之人会为平遥推光漆的光泽迷醉,但却很少人知道这夺目的光彩,是豆蔻少女们用她们温润细腻的手掌在漆面上反复推磨而成。一件推光漆精品要在人与漆器的无数次亲密接触后才能问世。   再说剔红,原料是天然漆树分泌的大漆,以昂贵的银朱入漆,才能形成稳重的红色。工序的繁复众人皆知,笼统地分也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一套完整详细的要求,若要真正掌握,一二十年的功力是必须的。所有工序中,髹漆最为耗时,一个髹字,将漆器制作中的精益求精描绘得恰到好处。雕漆艺术品,至少要刷上15毫米厚的漆才能进行雕刻,1毫米厚的漆则要刷十多遍。为保证久经岁月也不开裂,刷上去的漆,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一天只能刷上一两遍。这样算来,一件雕漆器的制作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   有人会说,何必耗这么多时间在这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品上。那么,如果你有相应的体力与智慧,你愿意打一只戒指,还是愿意打一把锄头?   “戒指与锄头”只是一个比喻,这里说的是:漆线雕产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有同行对“蔡氏漆线雕”坚持手工制作的传统有些不屑。与某些厂家相比,“蔡氏”在产量方面的确没有优势。“蔡氏”绝不以压模成形的“先进生产力”取代手工盘缠的古老工艺,只因散发着人体温暖的精致是任何机械都无法给予的。   当你从不曾拥有一件手工漆器,自然无法体会其中乐趣,然而一旦亲眼见过漆器的制作过程,亲手感觉过大师的作品,就会深深爱上。细腻的触感,温润的光泽,身临其境的风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繁复的细节无不散发着无法抵挡的魅力,唯有心手合一才能有这样的高度。   看看盛产漆器的地方,盐商腹地扬州、金融中心平遥、千年古都北京,那里的人们要么富可敌国,要么大权在握,他们爱的自然是漆器精贵的材料,繁复的工艺。   在接下来的页面中我们将呈上一席漆器精品的盛宴。然而对于两米多高的纯雕漆大花瓶,再好的的影像设备都显得无力,惟有亲见,才能体会到原本该有的那分震撼。      盛世红梅      作品:《梅花瓶》   作者:文乾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规格:92cm(高)   工艺:脱胎剔红。髹漆140余层,施以精雕细刻,历时18个月。   产地:北京   荣誉:2004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专家团点评:该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雕刻工艺采用明代的风格,浑厚丰满,尽显漆质的光滑圆润;器型是中国瓷器的经典梅瓶器形,图案采用现代风格设计的梅花图案,大方典雅,不失为一件雕漆佳作。      每一件雕漆精品的诞生,就像是养大一个孩子,艰辛而快乐。《梅花瓶》无疑是文乾刚所有孩子中最让他骄傲的一个。   上个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的弊端,使雕漆艺术陷入与市场脱轨的尴尬境地。20世纪末,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摇摇欲坠。文乾刚明显地感觉到,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要面临严峻的考验了。于是他召集了一些人,决定做一件工艺水准极高的东西。当时他也没想太多,就一心就想做点好东西出来,留住这门手艺。   《梅花瓶》真算是难产,光是设计就花了文乾刚3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做了几个月后,协作的雕刻师觉得做出来也没意义,停止了干活,转眼就过了雕刻的时间。好在设计图还在,就从头再来。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