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验十三动物蝇蛆病虱病和蚤病的病原形态学观察
实验十三 动物蝇蛆病、虱病和蚤病病原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比观察方法,掌握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各发育阶段(成虫及蛆)的形态特征。
2.了解上述病原的分类位置及其种属间的鉴别根据。
3.认识马鼻狂蝇和骆驼喉蝇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4.了解虱、毛虱和蚤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一)多媒体课件
上述病原(成蝇及蛆)的形态图。
(二)挂图
1.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图。
2.兽虱、毛虱和蠕形蚤的形态图。
(三)标本
1.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骆驼喉蝇等成虫的针插标本及其它发育阶段的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
2.虱和蚤的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
3.严重感染牛皮蝇蛆病、羊狂蝇蛆病、马胃蝇蛆病、马鼻蝇蛆病、骆驼喉蝇蛆病的病理标本。
(四)器材
1.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
2.标本针、眼科弯头镊子、表玻璃(或培养皿)、尺;
3.多媒体、幻灯机、显微镜投影仪(电视机、投影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机)及显微投影仪带领学生共同观察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骆驼喉蝇等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并明确指出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骆驼喉蝇等的成虫和第三期幼虫的鉴别要点。
2.教师讲解蝇、蛆、虱、蚤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制片标本和病理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操作要领。
3.学生分组后独立取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骆驼喉蝇等成虫的针插标本及其它发育阶段的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分别肉眼及在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它们的形态构造。
4.取虱和蚤的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观察其形态构造的特点。
5.观察牛皮蝇蛆病、羊狂蝇蛆病、马胃蝇蛆病、马鼻蝇蛆病、骆驼喉蝇蛆病的病理标本,了解其主要病理变化。
6.最后清理实验用品,完成课堂作业。
四、实验注意事项
1.牛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骆驼喉蝇等成虫针插标本的观察,主要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着重观察其体表颜色、头、胸、腹及翅脉特点。
2.蛆、虱和蚤等的浸渍标本,用肉眼、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着重观察其外部形态。
3.蝇的口器、翅;蛆的前端和后端;虱和蚤的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其构造。
4.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患病器官的病理变化。
5.按有关标本管理要求,将本次实验用标本放回原处。
五、实验报告
1.绘牛皮蝇、羊狂蝇和马胃蝇第3期幼虫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2.在牛皮蝇(或羊狂蝇)成虫的形态图中,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3.将观察牛皮蝇、纹皮蝇、羊狂蝇、马胃蝇、马鼻狂蝇和骆驼喉蝇的第三期幼虫所见的特征按下表格式制表(表13—1)填入。
表13—1 常见动物蝇蛆形态特征
名称 形态特征 牛皮蝇幼虫
纹皮蝇幼虫
羊狂蝇幼虫
马胃蝇幼虫
马鼻狂蝇幼虫
骆驼喉蝇幼虫
附:参考资料
(一)寄生蝇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插图。
蝇类属于双翅目、环裂亚目的昆虫,它的种群十分复杂。其中寄生性蝇类有以下类型:幼虫寄生性蝇类,包括专性寄生性蝇蛆、兼性寄生性蝇蛆。成蝇寄生性蝇类,如虱蝇科的蝇类。偶然寄生性蝇类,如食蚜蝇科、酪蝇科、蚤蝇科、鼓翅蝇科和黄粪蝇科的蝇类。其中专性寄生性蝇蛆(皮蝇科、狂蝇科和胃蝇科)是重点。
1.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皮蝇属于皮硬科皮蝇属(Hypoderma)的昆虫,除了皮蝇属外,还有其他属的皮蝇。国内已知种有: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中华纹皮蝇(H. lineatum sinensis)、鹿皮蝇(H.Diana)和麝皮蝇(H.moschiferi)。其中以牛皮蝇和纹皮蝇为多见。皮蝇成虫较大,体表密生有色长绒毛,形状似蜂。复眼不大,离眼式,有三个单眼。触角芒简单,无分支。腋瓣大。口器退化,不能采食,也不能叮咬牛只。幼虫在发育初期时色白,以后由黄变为褐色至黑褐色,体型粗短。口钩仅在第1期幼虫清晰可见,在第2、3期幼虫则退化不显。后气门1对呈肾形,具有许多小气孔。第2期幼虫的小气孔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多,常可有20~40个,其排列不围绕气门钮。第3期幼虫的小气门孔,亦呈肾形排列。幼虫体节上有扁平的结节和体棘。蛹色黑褐,微向背方弯曲,头端较窄,尾端较粗。由于皮蝇幼虫在家畜体内寄生7~8个月之久,在此期间虫体由第1期幼虫到第3期幼虫约增大200余倍。寄生于牛的皮蝇有2种。
(1)牛皮蝇(Hypoderma bovis)。 成蝇体长约15mm,头部被有浅黄色绒毛;胸部的前部和后部绒毛淡黄色,中间部分为黑色;腹部绒毛前端为白色,中间为黑色,末端为橙黄色。卵的大小为0.76~0.80×0.22~0.29 mm,一端有柄,以柄附着在牛毛上,每根毛上只粘附1枚虫卵。第1期幼虫淡黄色,半透明,长约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