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
浅议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97-01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如何有效地防治慢性肾炎,抑制其进一步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医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 慢性肾炎 气阴两虚
“慢肾风”西医病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为特征,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伴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肾炎综合症为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中医学依据其临床上不同的症状有“水肿、腰痛、虚劳、眩晕、血尿”等病名。本病的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气阴两虚证是慢性肾炎的常见证型。
一、国内外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系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近年来,慢性肾炎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由于该病容易引发慢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加之疾病的经济负担高,所以及早控制慢性肾炎的进一步发展对减少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意义重大。
慢性肾炎在祖国医学属于“水肿”、“虚劳”范畴。升清失职,谷气下流,精微物质混同浊阴之水液下泄而流失体外,精气下泄是“蛋白尿”形成的直接机制。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及清气有赖于脾的运化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脾失健运,水湿、痰浊等病理产物生成;肾主封藏,肾气不足不能藏精,精气下泄。脾肾气虚日久,可以出现气阴两虚,肝肾气虚日久亦可导致气阴两虚。由于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气阴两虚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证型,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故对其研究势在必行。
二、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形成
1、体质因素
素体气虚或阴虚,患慢性肾炎后可发展成气阴两虚,如《症因脉治》曰“阴精素虚,色欲太过,肝肾之真阴不足,虚火烁金,水亦不利”,烟消云散《内经》所云“关门不利,聚水而生病也” [1],说明素体阴亏可致本病。
2、久病不愈
如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成为慢性肾炎或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长期、大量蛋白丢失,而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精气外泄,日久则耗气伤阴,形成气阴两虚,同时,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脾虚不得运化水谷以化生气阴,肾虚不得藏精化气以资助气阴,最终导致或加重气阴两虚。
3、药物影响
近年来,随着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等药物的应用,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药物的弊端之一是易耗伤阴液,大剂量、长疗程应用 ,更易耗气伤阴,加之慢性肾炎本身气虚,从而表现为气阴两虚。[2]另外,过用中药温燥药,长期应用利水药等,亦可造成津液损伤,久而形成气阴两虚。[3]《丹溪心法 就有关于利水药伤津耗气的论述:“诸家只知治湿,当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导水丸、舟车丸、神佑丸之类大下之,此速死之兆,盖脾极虚而败,愈下愈虚,虽去?效目前,而阴损正气,然祸亦旋踵而至”。时振声教授曾说:“慢性肾炎中脾肾气阴两虚比较多见,其原因多因水肿阶段温阳药过用或服激素引起或久病阳损及阴所致。”
此外,慢性肾炎病人生活调摄不当,如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情绪过度紧张等皆可间接导致气阴两虚或加重气阴两虚。环境因素对慢性肾炎也有影响。
三、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辨证分型
1、肺肾气阴两虚证
多见于慢性肾炎初期或水肿不甚,水肿消退期。临床表现除腰膝酸痛等肾虚症状外,尚有易患感冒或反复外感,经常咽干咽痛,口干喜饮,外感之后尿检异常加重。舌红、苔薄黄,脉细数。[4]治拟清肺养阴、滋肾利湿,方选麦味地黄汤加减,药多为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忍冬藤、益母草、白茅根等。
2、脾肾气阴两虚证
多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临床表现既有肾阴虚证又有脾气虚证,腰酸腰痛,食后腹胀,乏力,口干口粘,手足心热,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治拟益气滋肾,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多为人参、黄芪、山药、茯苓、五味子、天花粉、沙参、麦门冬、益母草、白茅根、熟地黄等。
3、肝肾气阴两虚证
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临床表现疲乏无力,腰膝酸痛,精神不佳, 口干喜饮,眩晕耳鸣,视物昏花,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拟益气滋肾养肝,方选参芪归芍地黄汤,药为人参、黄芪、熟地黄、山药、益母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5【基于精准重心法的S家电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路线规划问题实证研究14000字】.docx
- 基于精确重心法的农产品冷藏仓库选址研究一以米易为例.docx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评报告.pdf
- 双叉臂式悬架设计.docx
-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护理.pptx
- IEEE C57.149-2012国外国际标准.pdf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