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医院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和防范
浅谈医院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和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95-01
【摘要】临床护士的护理风险与自我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所关注的,特别是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让这一问题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结合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践,通过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并就消化内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范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字】消化内科 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相应的,消化内科护士护理的工作节奏加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变大,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经常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护理危险。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中风险因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消化内科护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分析
1 消化内科生物感染风险大
消化内科的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与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接触,该类患者相对其它疾病的患者来说,其传染性较强,因为在这类患者的大小便、唾液和血液中含有致病的病毒或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不排除该患者还携带其他病毒或细菌的可能性)等。在某些情况下,护士与患者几乎是零距离接触,上述致病因子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形式感染临床护士。对细菌性感染胃肠道患者的大小便以及呕吐物进行处理时出现失误,以及和患者含有病毒的待检血液接触时间过长,生物感染风险将大大增加。
2 消化内科锐器扎伤
各种注射、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消化内科护士也不例外,稍不注意就可能被针刺伤,而针头上往往带有患者留下的病菌,因此护士锐器伤是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具报道,在英国每年有近40万护理人员被针刺伤,而消化科护士被针扎感染的几率较其它护士要高,因为该科患者血液的病毒细菌含量都较其它疾病患者要高。此外,护士用手掰瓿、分离注射器、双手回套针帽、处置用过的针头、拔针时误扎到自己,这些情况导致受伤后,仍继续工作,同样存在暴露感染的危险。
3 消化内科护士专业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因素
专科知识缺乏、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知识缺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应变能力等原因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有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项目、新设备的大量引进,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其特殊性,如果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会产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缺乏预见性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观察重点,致使发生感染后才采取措施,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4 消化内科药物及仪器的影响
消化内科护士整天都在病房中,即使戴上了口罩也无法避免吸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医学容易挥发的药物,虽然吸入的单次剂量很小,但长期下去会对护士产生致癌、致畸、脏器损害等危害。消化内科护士经常接触化学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通过呼吸吸入,对皮肤、黏膜、呼吸道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医院实力的雄厚,高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许多诊断治疗的手段(如放射自显影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时会产生电离辐射),消化内科也配备了先进的检测和治疗的仪器,比如心电监护仪等,这些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放出电离辐射,使人体的免疫力大为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二:提高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 预防微生物感染,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技术指导,科室严格贯彻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传染病患者应严密隔离,改善室内外环境,加强安全预防护理意识,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和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及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均应养成操作戴手套的习惯,若发现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正确洗手是仍然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护理患者前,须对不同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估计,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操作。
2 预防锐器扎伤
消化内科护士要增强防范意识,在治疗中使用针头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如果被含有病菌的针头刺伤,立即将伤口处血尽力挤出,再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从近心向远心端并用碘伏反复消毒伤口,最后进行包扎,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处理含有病毒的针头时,一定要放在硬性防水盒中,并作标记。使用针头一定要用单手套入针帽,让针尖和身体方向相背离,但不得对准他人。在治疗中操作时不要求快,应沉着冷静。有条件的科室还可建立针刺登记报告制度,对护士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