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自我中他者-当代诗歌中主体间对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我中他者-当代诗歌中主体间对话

自我中他者:当代诗歌中主体间对话   作者简介:马永波(1964―),男,黑龙江伊春人,南京理工大学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艺思潮及生态文学的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个体孤独与交往世界主题、孤绝个体在交往世界中向个体的人之生成,以及互为主体关系的建立对于破解人际异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诗研究;诗学;诗歌主体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5-0053-05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精神,精神是自我。人是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与必然的综合。而作为“致死疾病”的绝望就发生在个人与自身关联的失衡所导致的综合体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上,绝望似乎暴露出人的有限性,但也正是绝望说明人之中具有永恒性,“如果一个人里面没有永恒性,他就不会绝望。”[1]人的真正存在是“孤独个体”,这种对个人主观心理体验的强调,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肯定自己的存在,自觉自己的存在,不在群众、时代和世俗中丧失个性。他的“孤独个体”是和超验存在相关联的,他认为惟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上帝默然相对,与之发生有意义的关联,达到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他甚至提出,死后如果有墓碑的话,只要刻上“那个孤独者”(den Enkelte,the single individual)就行了。孤独对于个体的精神独立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它是自由的前提和土壤。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孤独并不纯然为一种个体的受伤害状态,而是一种个体通达真理的肯定性因素。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在世是“被抛入状态”,即是说此在毫无理由、毫无原因地已经在“此”,且不得不“在此”,这是上帝缺席之后人的直接体验,是体验个人价值的情感方式,强调孤独就是人自己选择自己的存在。 对孤独的体验也是追问存在本真状态的展开过程,正所谓灵魂未来的自由度取决于现时的认识努力。上帝隐退之后,事物因失去可公度性而分崩离析,人与物的疏离使人不可能重新回到前机械时代天人合一的乐园,而人与人之间也有如巴别塔建造者失去了统一的语言,个体日益沉陷入孤单无助的境地。而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往往具有本体论色彩,他们将孤独理解为事物的本质,是人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存在方式,孤独作为维持自我的必要条件,从一种普通的情绪体验上升到形而上的意义高度。当人从世界的喧嚣中剥离出来,回到自身,其必定知道自己是单独面对着世界。而当诗人觉悟到孤独是自我的本质时,又会将孤独当成一个最忠实的伴侣,作为自由的保证,正是孤独使诗人更加清晰地洞见了存在的本质。为了认识生命与自由的真相,诗人甚至呼唤,“我在世上太孤单但孤单得还不够,/好使每小时变得神圣。”(里尔克,《定时祈祷文》第八首) 人作为个体,孤独是一种绝对化的状态,但是离开了他者,人的自我也将不再成立。弗洛斯特在诗中曾言―― “Men work together,”I told him from the heart, “Whether they work together or apart.” ――The Tuft of Flowers “人们是在一起工作的,”我发自内心地告诉他, “不管他们是集体劳动还是分开干。” ――《花束》 印度诗哲泰戈尔亦曾论及人与他者(人或物)的关系,“其他万物的存在这一事实,证明了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我中的我是只有深刻地在你是之中体现自己,它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2]这也就是说,只有自我真正认识了自我之外的事物,那么,在我之内的我是”,亦即我之存在的本质,才能实现其扩展与无限。因此,孤独既是克尔凯郭尔所认为的个体与上帝发生本质性关联的先决条件,又是雅斯贝尔斯所坚持的与人交往的出发点。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是反对孤独的哲学,他将“交往”设定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关键词之一,在关于与人共在方面,他曾经这样强调:“如果我只是我自己,我就得荒芜。”他还说,“真理是把我们联系起来的东西。”他认为,个别在不可替代的意义上虽然是惟一的,但是在个别化和封闭的孤独化的意义上却不是惟一的;相反,在同他人的交往中,人才是个别的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交往即通过信息流通而形成的有意识成为理解的共同体。交往以可理解的语言为前提,因此“只有在人之间”才有交往。“自我交往”是臆想的,不着边际的东西,在人之外的交往无异于寓言。[3] 交往是人成为自身的根本所在,是人的普遍条件。生存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现实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丧失生存的个别性,沦为海德格尔所描述过的“一般人”。相反,人只有以自身生存的历史一次性进入交往,才能起到互相唤醒、相互创造的作用。作为自身存在的人不得不首先孤独,孤独遂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惟一根源。不发生交往,自我就不能成为自身存在;不保持孤独,自我就不能进入交往。在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