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电视剧艺术.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电视剧艺术

第三章 电视剧艺术 何谓电视剧? 电视剧有电视戏剧、电视小说、电视电影、电视故事片等称谓。 电视剧主要是指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融文学、戏剧、电影的诸多艺术表现元素,构成故事性较强,适宜电视屏幕播出,并以家庭传播方式为主的视听叙事形态。(见教材) 第一节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电视剧发展三阶段 (一)萌芽成长期(20世纪30-40年代)——戏剧观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视台成立和正式播出,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30年BBC播出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被公认为是电视剧的鼻祖。 特点: 1、演播室直播方式播出 直播:指在没有磁带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在演播室里将一出剧的表演,由摄像、录音、合成同时进行,并在电视里直接播出 2、受戏剧美学影响 认为电视剧制作应遵循戏剧模式,甚至“三一律”原则。 (二)变革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观” 1954年,美国首次开播彩色电视 1958年,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磁带出现 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影响 特点: 开始外景拍摄; 纪实性得以体现; 受电影美学影响; 数量、质量都得到提高。 作品: 《我爱露西》《嘉蒂回家》《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 (三)成熟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电视剧本体观” 特点: 电视连续剧、系列剧成为创作主角; 逐渐摆脱戏剧和电影的影响,探索出自身发展之路。 作品:《根》《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等 思考:电影、电视剧艺术上的不同? 1、与电视剧比较,电影画面大、视像清晰,在景别选择上自由度大,因此题材选择余地也大,艺术上更精美,画面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力强。 2、由于影视画面和视像上的差别,由于观看环境的不同。电视观众对片中人物语言依赖性强。电影反之。 3、结构上,电影讲故事的时序组合可能性更多,电视则多遵循顺序的逻辑,具有很强的线性特点。 二、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一)电视剧的初兴 1958年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播出第二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 特点: 多为配合政治形势教育摄制的现实题材作品。 忆苦思甜:《一口菜饼子》 英雄颂歌:《焦裕禄》《雷锋》《江姐》 对旧观念的批评与对新生事物的颂扬:《相亲记》《桃园女儿嫁窝谷》 (二)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年 只拍摄了《考场上的反修斗争》《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神圣的职责》三部电视剧。 (三)全面探索时期(80年代) 广电总局号召发展电视剧,国外电视剧大量引进,促进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1980年我国电视剧激增到100多部。 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设立。 金鹰奖杯 飞天奖 1978年《三家亲》新时期推出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实景录制的电视剧。 1981年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 接触了电视剧的本质特点,探索了电视连续剧的表现形式。 《新岸》集新闻性、纪实性于一身,探索适合电视屏幕的画面语言来展现情节。 1981年制作电视剧128部。 1982年-1989年,我国电视剧进入全面的探索,各类题材和风格的电视剧大量涌现。 80年代中国电视剧取得的成就: (1)电视剧数量激增,题材广泛,品种丰富,质量提高 (2)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剧目 《蹉跎岁月》《武松》《鲁迅》《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雨》《花园街五号》《夜幕下的哈尔滨》《四世同堂》《寻找回来的世界》《新星》《凯旋在子夜》《乌龙山剿匪记》《雪城》《便衣警察》《篱笆女人和狗》《那五》《十六岁的花季》《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红楼梦》(87版)《西游记》(88年版)等 (3)电视剧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4)国外、港台电视剧成为新的电视节目来源。 《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一帘幽梦》等 通过多集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容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叙说漫长的人生命运,满足观众长期收看的嗜好,跨越了模仿戏剧、电影的阶段,电视作为重要娱乐媒介的地位正在形成,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地位得以确立。成为最具大众化的综合艺术形态,体现为诸多美学形态的兼容。 (四)多元追求时期 进入90年代,我国电视剧进入成熟期 (1)通俗性 1990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推出50集室内连续剧《渴望》。 策划:仿造外国肥皂剧的模式,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制作类似巴西电视小说《女奴》《卞卡》那种长长的、缠绵悱恻的煽情电视连续剧。 《渴望》的成功打开了媒介通往通俗戏剧的大门。 “《渴望》以其对精英文化的偏离、对传统文化的复归、对现代大众传播的运用以及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妥协而大获全胜,它既迎合了广大市民的传统心理积淀和情感宣泄的需求,又与传统的张扬暗契,于是上下同庆、皆大欢喜。” (2)市场化 《渴望》我国首部以基地生产方式制作的大型室内剧,生产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