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简牍.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简牍

第三节 简牍 一、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商朝末年出现记录文献的竹简木牍。有关竹简木牍的术语。简牍的发现、出土和研究概况。 2、学会欣赏战国简牍书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近年来湖南、湖北、山东等省出土的简帛文献。 2、难点:简牍的发现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方式: 1、围绕多媒体图片进行讲授 2、提问,个别发言 五、教学手段: 1、设计课程纲举目张 2、个案分析 3、审美感受与理性分析并重 4、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一、记录文献的竹简木牍的出现 至迟在商朝末年就已经用竹简木牍来记录文献 把竹简木牍作为书写文字记录文献的材料,具体时间到底始于何时,目前还难以确定。但是根据商代青铜器上常见“册父乙”、“册父丁”的铭文,以及《尚书·多士》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这是说殷商人的祖先就已经用竹简木牍记录文字了,则在商代,记录文字的载体有甲骨、青铜器和竹简。金文“册”字很象竹简的编缀形式,“典”字则象置册于几上) 可以断定,最迟在商朝末年就已经有用来记录文献的竹简木牍了。但是,现今出土的简牍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春秋时代的竹木简。 以下是战国楚简图片 二、简牍的几种形式 《礼记·中庸》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策即方册,指的是用竹木写成的书籍。在古代,正式的书,都用竹简,木牍只是作为竹简的辅助材料,一般用来记录短文。 现见于《文选》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载:“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唐吕向注:“大竹曰策,小竹曰简,木版为牍。” 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 古人通信,常用一尺长的木牍书写,所以书信又称“尺牍”;尺牍上面再加一块木片,称为“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 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 编连简的绳子叫“编”,多用麻绳,也有用丝的称丝编,熟牛皮绳的叫韦编。依简的长短,编捆的道数也不同,一般编上、下两道,也有上、中、下三道,个别长简还有用五道的。 存放编连成策的简,往往以最后一枚竹简为轴心,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卷成捆状,把首简卷在最外面(现在书籍封面上印书名即由此演变而来),然后放在用布帛做的套子里,这种包书的套称“帙”,也叫“书衣”。因此后来“卷帙”也泛指书籍。 韦编三绝的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关于简牍的制作方法 竹简在书写之前,还得将竹片上的青皮刮去,把竹片里的水分烘干,才能写字,并可防止虫蠹,这叫做“杀青”,或者称为“汉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汉青”就是将青皮竹片烘干写字,借指史书。而后世将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完成也叫 “杀青”。属于引申意义。 简的长短在先秦时期是否有定式,在现存古书中尚无明确记载,目前出土的先秦竹简如郭店楚简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竹简,也不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 但是,至迟在东汉时期,抄写书籍的简牍长短已经有了定式。《聘礼》贾疏引郑玄注《论语序》说抄写经书的“《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二尺四寸,《论语》八寸策,《孝经》一尺二寸策”。 简牍编联成册以后,要收卷起来,用最后一枚简作为轴,从尾部往前反卷,第一枚简的背面在外边,加上篇题,便成为一卷书的形式。有些竹简书籍有空白简,正面背面都未书写文字,这就是简册制度中所谓的“赘简”,亦即简册开头的第一第二简,类似现代书籍的扉页和封面。 后世用缣帛或纸书写,收藏也采用卷的形式,这样,卷就成为计算典籍的单位。即使书籍发展到本的形式也还是如此,这都是古代书籍简册形式的遗留。 三、简牍的发现、出土和研究概况 汉景帝或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坏孔子旧宅,得战国竹简。(《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 汉宣帝时河内女子于老屋得古书。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僖王墓,后来西晋政权加以发掘,得简书数十车,整理出古书75篇16种。(汲郡竹书出土) 《汉书·艺文志》载:“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