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

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   【摘 要】近年来,各种网络流行新语体层出不穷,不断引发追捧热议。本文以几种典型语体为例,试图从词汇、语法、话语角度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体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网络语体;语言特征;网络流行 网络语体,作为一种介于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新型语体类型,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广泛出现在报纸杂志、大学录取通知书、政府机关招聘启事、公路安全宣传标语,甚至通缉令上,如2009年的“被XX”体,2011年的咆哮体、高铁体、淘宝体,2012年的元芳体、甄?体等。这些语体最初都源自影视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因为具有特定的词汇、句式(格式)或韵律特征,“可以表现出特定的风格、格调、情感和气氛”(徐莉,2009年),而其“新颖性迎合了人们当下的审美意趣”,被赋予“特定的意义成分”(李明洁,2013年),借以诉说生活体验和价值诉求,因而备受追捧,广为流行。 本文将以近年来几种网络流行语体为例,从词汇、语法、话语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 1 网络流行语体的遣词 在用词上,网络流行语体充分体现了网路语言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运用自然语言里原有的材料,或加以变形,或赋予特殊意义,从而创造出一些在形式上完全不同而内涵更为丰富的词语。 1.1 汉字谐音 利用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造成谐音词,常见的如“美眉”、“大虾”、“斑竹”、“油墨”等。而在流行语体中,“咆哮体”每句话结尾处的“有木有”亦是如此。略带孩子气的问出“有没有”,让人感到一种新奇,同时也很亲切,并体现出人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懑和无奈。 1.2 指称新意 流行语体中的指称,大多具有口语中指称的现场性和语境同一性的内涵,即通过“你”“我”的直接对话,明确说话者和受话者关系,将双方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以及同一个对话语境。例如,丹丹体中,直接针对受话人发出请求,虽然双方的沟通是通过微博并错时进行的,也能确保指称的明确无误。而淘宝体中的任人唯“亲”在指称上更具特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将形容词转用为代词来增加亲和力,体现了四海之内皆是亲的思维方式,迅速拉近人际关系,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短信。而上海公安的通缉令将通缉犯称为“亲”,则具有另类的幽默效果。 例1:淘宝体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 “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上海公安通缉令) 2 网络流行语体的造句 网络流行语体中,存在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甚至不少语句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老词新用,以达到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目的。 2.1 语气词新用 现代汉语中,“哦”、“喔”、“噢”多在句首作叹词,而网络语体却常常把它们放在句末作语气词。如淘宝体中“包邮哦”、“给好评哦”、“你来了哦”,故意模仿港台语调,并带有轻松亲切的口语化色彩。 2.2 感叹句新用 感叹句,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类型。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感叹句的应用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要数咆哮体,每句必以感叹号结束,且常常是若干连续叠用的感叹号来增强语义和情感表达的力度,有时也通过感叹号数量的有序变化来增加美观性,或是反映声音的强弱抑扬变化。这种语体虽已被证实有助于社会减压,但也难免过度发泄、逃避现实之嫌。 例2:咆哮体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176988472怎么念!!!!!!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 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 四个二十加十八 再四个二十加四 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摘自网帖《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 2.3 被字句新用 汉语的被字句原多叙述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用来表达主语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而诞生于2008年的新式被字句,通过“主语/受影响者+被+(使役者)+(隐形主要谓语)+显形次要谓语”的深层句法模式,在特定语境下增加了很多反讽的意味(姚俊、宋杰,2012年)。 例3:“被XX”体 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重庆日报2010-03-04) 河南镇平拟投2.3亿建高中,居民抱怨“被捐款”(中国新闻网2010-05-27) “被小康”、“被自杀”、“被就业”等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