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 卷第10 期 Vol.25 No.10
2003 年10 月 Foreign Economies Management Oct.2003
中图分类号: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3)-10-000206
,
( , 310027)
摘 要: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产业环境和 个体环境三个方面对西方有关企业家成长过
的环境分析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这三种环境分析理论对培育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启示
意义。
关 键 词:企业家;成长环境;社会网络
,
(,2003)。,
。Bloogood、Sa ienza Carsrud (1995), , ,
,,、、、
。、
,。
一、社会环境与企业家成长
。Aldrich Wiedenmayer(1993)
,。,
,
。:
1.政治经济环境影响。
(Luthans , 2000)。,
(),(
), 。Gerschenkron , ,
, 。
,, 。
收稿 期:2003-08-25
作者简介:蔡 宁(1963-),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志勇(1980-),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2 ·
,, ,、
。
,。
。Kolodko(2000)
, ,
, 。,
,,;
。,
,。,
、(、、、
),。Wenli Li(2002)
。,
(),
。,,
,。, (
)。
,,。《》1993
149 (Fred Luthans ,2000),
:、。,
,,
“”,
。
Poterba(1989);Gordon (1998),
,
,()。
,
。Keuschnigg Nielsen(2002)
,。,
,;;
;,。
2.法律环境影响。,
。,,
。,, ,
,。
,,。
。(2000)
,;
,
———
·3 ·
,:
(),()。,
, 。
(,)
,,
。(2002),
。,(
,)(
)。
3.文化环境影响。,、、
、、。,
,,
,。Sang M.Lee Suzanne J.Peterson(2000)Trom enaars (1994)
(、、、、),
,()、、
、、,
;、、、
、。
,
,、;
, 。
,,
,, 。
二、产业环境与企业家成长
,、
,。
,
,
,。
1.产业环境对创业倾向与创业业绩的作用。(entre reneurial orientation)
。
Lum kin Dess 1996 ,(autonomy )、(inno-
vativeness)、(risk taking )、(roactiveness)(com etitive aggres-
siveness)。Lum kin Dess (2001)96 124
,,
,。
,:,
, ;
。,,
·4 ·
,;,,
,。
2.产业演化、竞争策略与企业成长 ———,
———。,
,,,
。:
(Zahra, 1993;Miller, 1994)。,
,。
(Potter, 1994)。,,
,,
。Covin 、Slevin Heeley (1999)
。75 103
。,, 。,
,。,
,, ,
;
。, , ,
;,
,
。
3.产业环境与新企业形成的需求结构分析。
。,
, (Weber, 1930)、(McClelland, 1961)、
(Hagen, 1962)、(Kirzner, 1973)、(Cochran, 1971)、
(、)(Dean T .J.M eyer G.D., 1996)。
,
。“”(Glade, 1967)
。Dean M e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3-1 氢原子光谱与里德伯常数的测定2.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3-1 氢原子光谱与里德伯常数的测定.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3-2 光谱法测量透明介质的吸收曲线.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3-2 光谱法测量透明介质的吸收曲线2.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9-1 用NaI(Tl)单晶γ闪烁能谱仪测γ能谱.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3-3 塞曼效应.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9-3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9-4 β射线的吸收.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实验9-5 测量快速电子的动能与动量关系.doc
- 近代物理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微波铁磁共振.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