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蒙古长调演唱特点与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蒙古长调演唱特点与探究

东北地区蒙古长调演唱特点与探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铸就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都以其独特的姿态绽放着,为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殿堂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在这些民族音乐奇葩中,蒙古族的长调即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它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演绎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人们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中国的蒙古族长调民族歌被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录中。本文将从长调的产生背景、特点、传承。现状等方面阐述,让人们对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蒙古族 长调 民族背景 形成 特点 演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0-02 1.研究蒙古长调的意义 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无论从那方面讲,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蓝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这些自然环境使每一个蒙古人形成了心胸宽广、情感深邃的民族特质。这些民族特质无不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劳动中,特别是在他们的歌声里。蒙古族的歌曲主要分长调和短调两大类。而长调又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也是蒙古族最主要的艺术形式。长调的曲调悠长、旋律优美、抒情,聆听着长调的曲调常常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有无限的遐想。长调的歌词内容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通过对自然的描述来表达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憧憬。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蒙古族从古至今的文化精髓在蒙古长调的旋律中都有所体现,它是蒙古音乐的灵魂。千百年来,智慧的蒙古族人民一直以师承的方式传承着长调这一音乐文化之精髓,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熟识这一艺术形式,然而由于长调的曲调的特殊性使得人们无法用完整的曲谱来记录下所有的唱腔,因此,长调往往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由此可见,极力保护这一特有的民族音乐文化有多么的重要。 2.蒙古族的历史 蒙古族历史悠久,7世纪发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9世纪迁至蒙古高原,13世纪,铁木真凭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打败了蒙古族的其他部落,逐渐统一了蒙古,1206年,被选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时期的国土疆域已经达到了中亚和俄罗斯,因此,蒙古族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多民族的文化元素。1271年,元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3.蒙古族风俗习惯 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方式――蒙古包。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够搭盖起来,非常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蒙古族的服饰也很具特色,看似简单的一件袍子、一双靴子也是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盛装与常装之别。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即白节、那达慕大会、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即成吉思汗陵祭奠。每逢节日,他们会吃手扒肉、点篝火、敬酒、举办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项目。 4.蒙古族长调的形成 长调由形成到成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大约八世纪前后,蒙古族部落从起源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山林地带迁徙到大草原,由起初的狩猎部落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转变也给他们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改变。在以狩猎生活为主的时期,蒙古族的音乐主要以短调歌曲为主,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果断的狩猎方式及性格特征。那时的音乐活泼、激昂,旋律性强,节奏节拍规律分明,结构短小精悍,曲式结构紧凑,叙述性和歌舞性较强,抒情性较弱,内容多是描写身边的景物,比如天空的飞鸟,山林中的小动物以及蜿蜒的河流等等。迁徙到了蒙古草原后,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蒙古族人民的音乐也发生了转变。再不是短调盛行的年代。此时的长调歌曲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想象,面对着辽阔的草原,他们内心的情绪再也不是狩猎时期的紧张、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了,辽阔的视野、美好的景色、舒缓的心情,进而形成了曲调悠扬、结构绵长,节奏自由、曲式简单的长调歌曲,内容也多为歌颂景色、赞美家乡、咏颂美好的爱情、暖暖的亲情以及在游牧生活的过程中对家人、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是长调形成的初级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时期,即由游牧时期转为半农半牧时期。此时,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渗透到了蒙古族,北方和草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草原农业的发展,使蒙古族人民了解外界的视野更加的开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