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原始艺术看自然材料质性审美
由原始艺术看自然材料质性审美
摘 要:材料承载着艺术设计的灵魂和精神,原始人使用最纯粹的自然材料以及原生形态的创作手法,制作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相比较新型人工材料的矫揉造作,自然材料以其传统、纯朴的质性美感,越来越多地得到设计者和艺术鉴赏者的青睐。
关键词:原始艺术 自然材料 质性 审美 形式
艺术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形影相随,它不拘一格,但又神秘莫测。艺术时刻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普遍观感,它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揭示着表象背后的非凡意义。人类感悟艺术的神秘,人类的美感主宰着头脑,使人类以各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内心中憧憬的样貌。人类的意愿与激情赋予艺术以形态,即使是原始艺术,也在漫长地、不懈地积累中,渴求专属于艺术本质的审美情感。
在原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材料作为独立的语言贯穿于整个艺术作品的审美情境之中。艺术呼唤出了原本不可见或是隐藏在实物背后的东西,而材料,作为实体形式承载了艺术思维所拓展出来的一切有意义的表达。材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表征,但是材料仅仅作为艺术作品表现过程中创作手段的补充是不足以体现它的价值的。只有完整地体悟材料的质性表达,才真正进入了审美阶段。在不同的地域,材料的开拓和运用,也在以不同形式展现着相对独立、稳定并且丰富的感性语言。
一、世界原始艺术的自然材质美
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原始艺术一直秉持最谦逊的姿态,它是我国美术史发展的源流,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造型艺术的起点。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工具大多是人们利用天然砾石、石英岩、角页岩、燧石、石灰岩等打磨而成的生产工具,从最初简单的石片刮削器,发展到形状各异的砍砸器、雕刻器、石锤、手斧、石球等等,最终成为中国艺术材质的原始性状。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黏土这种自然材料的可塑性以及烧烤后会变坚硬的性能,利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掺入砂粒、稻壳等制作出了陶器,并于陶器上进行色彩丰富的纹样绘画创作,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此时,人类的审美创造性地得到了升华。
欧洲旧石器时代,山洞是人们主要居所,洞内四壁和露天崖凹成为当时艺术创作的主要物质载体,由此,洞窟壁画、崖凹浮雕应运而生。洞窟壁画的主要手段是彩绘和刻画,其使用的颜料是提取加工自当地的矿土。从赭石矿土中可以提取红、褐、黄等色,从锰矿或烧过的木炭中获得黑色颜料,当然也会提取一些植物颜料。人们用水稀释了颜料块后用植物汁或动物脂肪将其调匀,再在岩壁上进行勾、雕、涂、绘。无论是创作的主体――岩壁、崖凹,还是创作的工具和材料均取自自然,自然材质美在欧洲崖壁原始艺术的繁复肌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解读。
非洲北部和撒哈拉地区的岩画、岩刻,彰显了非洲原始艺术的写实工艺。不论是公牛时期、马时期还是骆驼时期,在它们的早期,岩画的写实形态都比较明显,到了它们的中晚期,作品的写实成分或多或少在减弱,形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甚至偶现漫画式的人物造型。但无论艺术造型如何演变,非洲民族艺术与其传统宗教仪式的密切关联不可忽视。非洲原始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一种精神的现实中,正是由于他们处于此种状态里,诸多撷取自然材质制成的艺术作品都被赋予了灵性或神性。比如,非洲的木雕、面具,制作它们的硬质铁木、红木或乌木均经历严苛的筛选,因为非洲原始人把他们选取的作为雕像或面具原料的树木看得无比神圣,而使用手斧、凿子和两面刃等常用工具进行雕刻的过程,又被认为是与祖先的精灵和生命原力相沟通的过程。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非洲的原始居民把自然物都看作是具有精神活力甚至是具有灵性或神性的可信仰物,艺术作品被自然材质所赋予了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二、艺术创作中自然材质的表现
材料作为艺术作品表现的载体,已然跃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我们将对艺术材料的认知升华至对材料艺术的解读,这足以说明了艺术审美观念的拓展,材料质性审美精神的更新。当下一切皆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泥土、油蜡、橡胶、石材、贝母等,这些材料并非简单地并置,而是均统一于创作者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精神之下,经历一番打磨、刀削、熔融、火烧、烟熏、拓印、拼贴,材料为最终为作品代言,述说其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
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画面效果,展示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设计者内心感受,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选用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制作手法。不同的材质,软硬、轻重、粗糙、细腻各不相同,加之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而会产生不同的质性美感。
西班牙伟大的艺术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认为作品应该是一种载着艺术家思想的物体,他常常选取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进行创作,专注于表现材料的质地,创立了我们现在所说的非形式主义。在塔皮埃斯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