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良性包块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docVIP

盆腔良性包块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盆腔良性包块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

盆腔良性包块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 钱林清 周建良 顾伟光 李义昌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放射科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女性盆腔良性包块CT、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比, 提高影像诊断的定性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影像资料的盆腔包块病例, 其中CT检查18例, MRI检查22例, 均为平扫+增强。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病理共检出盆腔包块50个病灶, CT及MRI共检出46个病灶, 检出率92% (46/50) , 检出的46个病灶定位均准确, 定性准确36个, 准确率78.3% (36/46) , 误诊10个, 漏诊4个。结论 CT与MRI在盆腔良性包块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定位准确性, 而在定性方面, 具有特征性或典型表现的包块诊断容易, 而对于非典型表现的包块, 定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需密切结合临床才能提高定性正确率。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良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作者简介:钱林清, E-mail:lin7377@163.com 盆腔囊性及囊实性肿块是妇科生殖系统的多发病, 病种繁多, 其中绝大部分是常见病, 常表现为大小不等、性质不一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 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特别重要。为提高女性盆腔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笔者收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影像资料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40例, 年龄19~72岁, 平均 (44.0±17.1) 岁。40例中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9例, 时间周期1周~3年不等, 下腹坠痛、隐痛13例, 下腹剧烈疼痛2例, 因子宫病变术前检查发现盆腔包块5例;40例中, 有痛经史3例, 手术史2例。CT检查18例, MRI检查22例, 均为平扫+增强。 1.2 CT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GE Bright Elite 16排螺旋CT, 扫描管电压120 k V, 管电流250 m A, 螺距1.375∶1, 层厚5 mm, 层间距5 mm。检查前禁食8 h, 扫描前1 h及半小时分别口服水500 m L, 膀胱充盈后扫描, 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至扫描完整个病灶;增强造影剂使用300 mg I/m L欧乃派克100 m L, 肘静脉团注, 动脉期延迟28 s, 静脉期延迟75 s。 1.3 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使用GE HD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8通道体部线圈。 MRI平扫序列包括横轴位FSE T1WI, 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FS T2WI, DWI;增强检查为LAVA序列, 肘静脉注射GdATPA, 0.2 mmol/kg, 2 m L/s, 注射后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抑脂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参数见表1。 表1 MRI扫描序列参数 ?? 下载原表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病理共检出盆腔囊性病灶50个, 单发病灶33个, 7例检出2个病灶, 1例检出3个病灶。50个病灶中囊性畸胎瘤18个, 囊腺瘤18个 (浆液性腺瘤16个黏液性囊腺瘤2个) , 输卵管积液6个, 卵巢非肿瘤性囊肿8个 (巧克力囊肿3个, 滤泡囊肿2个、单纯囊肿2个、黄体囊肿1个) 。 2.2 CT及MRI诊断结果 共检出46个病灶, 检出率92% (46/50) , CT检出20个病灶, MRI检出26个病灶, 其中囊性畸胎瘤18个, 浆液性囊腺瘤14个, 黏液性囊腺瘤2个, 输卵管积液5个, 卵巢非肿瘤性囊肿7个 (巧克力囊肿3个, 滤泡囊肿1个、单纯囊肿2个、黄体囊肿1个) ;漏诊4个 (CT漏诊3个, MRI漏诊1个) , 漏诊率8.0% (4/50) 。检出的46个病灶定位均准确, 定性准确36个, 准确率78.3% (36/46) ;MRI定性准确率为80.8% (21/26) , CT为75% (15/20) 。10个误诊病灶中, MRI误诊4个, CT误诊6个, 其中5个浆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肿, 3个输卵管积液误诊为囊腺瘤 (2个) 、囊肿 (1个) , 2个巧克力囊肿误诊为黏液性囊腺瘤。4个漏诊病灶, 均为多发病例, 2个是浆液性囊腺瘤, 直径均3 cm, 1个滤泡囊肿直径仅1.5 cm, 均误认为生理卵泡而未作诊断;1个为输卵管积液, 与对侧囊性病灶相连而漏诊, 40例患者合并子宫壁间肌瘤5例, 子宫腺肌症1例。 3 讨论 目前, B超、CT和MRI已成为盆腔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