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LOREM IPSUM DOLOR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千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沈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海上仙山: 蓬莱、方丈、瀛洲 , 又称“三壶山”。
《列子》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流入海底。留下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 ,则方丈也;二曰蓬壶 ,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 瀛洲也。形如壶器。”
LOREM IPSUM DOLOR
三神山的说法对中国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最早始于汉朝,《史记》记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直到封建社会后期,仍然不绝,如明清的西苑(三海),布置有琼华、水云榭、瀛台三岛,清漪园中的昆明池里布置龙王庙,藻鉴堂、治镜阁三洲,圆明园的“蓬岛瑶台”,神仙三岛等等。
徐福东渡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记·孝武本纪》: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徐福东渡到日本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明初,日本僧人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
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遵宪等人,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
LOREM IPSUM DOLOR
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船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 每年八月的徐福大祭仪式等等。
韩国济州岛有“西归浦市”,因传说徐福至此而西归得名,先建有“徐市過處”纪念馆。
二、海陆“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
张骞最初使命: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联合抗击匈奴。
第一次出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历经十余年。途经楼兰、龟兹,翻越葱岭,经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
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率领三百余人,带着大批丝绸和其他物品,出玉门关,抵达乌孙国。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其副使甘英远至波斯湾。
LOREM IPSUM DOLOR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南北两线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交流的物品:中国的丝绸、刺绣、陶瓷、其他工艺品
西域的核桃、蚕豆、胡萝卜、葡萄、以及音乐、舞蹈、绘画
文明的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汉书·地理志》记载,从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陆,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自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
东汉时,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路线。
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广州为起点,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对外贸易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交易货物:中国的丝绸、陶瓷,海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