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VIP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

非循回型全是非持久性和半持久性的。 根据介体持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非持久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三种相互关系。 持毒时间 非持久性 半持久性 持久性 1 获毒取食时间短 获毒取食时间数分钟 获毒取食时间很长 2 取食时间长,传毒效率低 增加获毒取食的时间可提高传毒效率 取食时间长,传毒效率愈高 3 获毒后立刻可传毒,无循回期 无循回期 有循回期 4 预先的饥饿可提高传毒效率 饥饿处理不能提高传毒效率 传毒能力7天以上或终身带毒或保持几个世代 ☆昆虫介体 蚜虫 叶蝉和飞虱 其它昆虫介体还有刺吸式口器的白粉虱、粉蚧,刮吸式口器的蓟马、咀嚼式口器的甲虫、蚱蜢等等. ☆土壤中的介体 主要是土壤的线虫或真菌传播病毒 线虫传毒 真菌传毒 昆虫介体 蚜虫: 可传160多种病毒,马铃薯蚜可传40-50种病毒, 桃蚜可传100多种。CMV可由75种蚜虫传播。 非持久性病毒多在寄主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或栅状组织中。 半持久性病毒多在韧皮部内,需要较长的获毒时间。 持久性病毒有38种,病毒可在介体内繁殖,有的可经卵传。 蚜虫传非持久型病毒,飞虱和叶蝉传持久型病毒。 带毒蚜虫在2-3株健株上取食后,丧失传毒能力;获毒后禁食1小时也丧失传毒能力;饲毒前禁食15-60分钟可提高传毒率。 叶蝉和飞虱 在15000种叶蝉中,只有49种是病毒的传播介体; 飞虱亚目中的一部分是传播介体; 介体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植物的如水稻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 叶蝉和飞虱传播的大多是增殖型病毒,大多终生传毒, 灰飞虱传播的小麦丛矮病毒、黑尾叶蝉传播的水稻矮缩病毒 可经卵传40代。 白粉虱、粉蚧、蓟马、咀嚼式口器的甲虫、蚱蜢也可传 播。 土壤中的介体 土壤中的介体主要指线虫和真菌。已经知道5个属的38种 线虫可传播80种病毒。其中多数属于蠕传病毒属和烟草脆裂 病毒属的病毒。 传毒真菌主要是油壶菌属、多粘菌属和粉痂菌属的5种真 菌,能传播20种病毒。 土壤中的介体传毒距离有限,主要是由根部侵染,远距 离传播主要靠种子和苗木。 1,线虫传毒 主要是外寄生性线虫,属于毛线目的长针线虫、剑线虫 和拟长针线虫。传播的病毒属于蠕传病毒属和烟草脆裂病毒 属。 获毒时间一般为15~60分钟,不经潜育即可传毒。病毒 粒体被选择性吸附在前消化道,随分泌的唾液一起传给寄主 细胞。病毒在线虫体内虽不能复制,但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有时可长达一年。线虫蜕皮后失去传毒能力。 线虫与所传病毒之间是专化的,毛刺线虫只能传播烟草 脆裂病毒,长针线虫科只能传播蠕传病毒属病毒。在种和株 系间也表现专化性。 2,真菌传毒 油壶菌可传12种病毒,如烟草坏死病毒、莴苣巨脉病毒、 黄瓜坏死病毒。 根肿菌目可传17种病毒,如多粘菌传的甜菜坏死黄脉病 毒和麦类黄化叶病毒。 菌传病毒可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两类。持久性传毒可 经游动孢子传播,如多粘菌和马铃薯粉痂病菌传播的棒状病 毒。 锈菌和白粉菌也有传播病毒的报道。 2、非介体传播 (一)机械传播 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 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或由蚜虫、线虫传播的病毒较易机械传播,黄化型病毒和存在于韧皮部的病毒则不易。 (二)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病毒都是系统侵染,除植物茎尖外,各部都能带毒。如马铃薯、大蒜、苹果树病毒病等。 嫁接能传播病毒、菌原体和类病毒等。 (三)种子和花粉传播 大约1/5的病毒可以种传。 种传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早期侵 染和远距离传播。 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为多,茄科 植物很少。母株早期受侵染,病毒才能侵染花器,病毒进入 种胚才能产生带毒种子,仅在种皮或胚乳带毒常不能种传。 种子带毒率变化很大,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可达90%-- 100%,黄瓜花叶病毒可达1%--50%。 种传病毒大多可以机械传,表现花叶,也可由蚜虫非持 久性传播。 随种子成熟度提高,带毒率降低,刚采收的种子带毒率 高,贮存后逐渐降低。 部分木本植物的病毒可由花粉传播,如桃环斑病毒、悬 钩子环斑病毒等。蜜蜂可间接传毒。 (二)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是被动的 (1)细胞间转移: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慢, 8-10个细胞/d(0.01-2mm/d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