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doc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论文 合理使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始流行。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是自主课堂建构的一种尝试。想让这种教学方式更好的作用于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准备。只有合理使用导学案,才能真正优化数学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课堂氛围、落实评价 《课标(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堂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在明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现在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了我们全新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还与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十分一致。 现在,笔者就这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还课于生,践行理念 基于导学案的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导学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这样的课堂,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重在设计,贵在引导 要想开始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堂,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设计的成败关系着这节数学课的成败。 【案例1】4.3.3 余角与补角(1) 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学生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问题引入: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另外两个角之和是多少度呢?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 几何语言:如果∠1+∠2=90°,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 几何语言:如果 ,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巩固练习: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思考:如果∠1与∠2 互补,∠1与∠3也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吗? 解:因为∠1与∠2互补,∠1与∠3也互补 所以∠1+∠2=180°, + =180° 思考:相等的两个角的补角也 所以∠2=180°- 。∠3=180°-∠1 一定相等吗? 所以∠2=∠3 答: 由此可得: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类似的: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何收获? 当堂训练: 课后作业: 显然,这是一份不合格的导学案,应该称之为作业更合适吧。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机械的抄写书上的内容即可,缺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是单纯的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了一节练习,也就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而且,大量的练习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现在的轻负高质的理念相违背,也不能真正体现导学案的价值了。笔者认为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