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媒体播放等。声音我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聆听,感受各种声音。 畅所欲言,提出 要探究的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同等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音的记录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探究三:声速 探究四:回声 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 2、听到回声的条件: 3、回声的作用 课外拓展: 科学世界 【】 【】 【】【】【】 方法二:证明音叉的振动 1.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 2.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收集信息,发声体 现象 结论 【】【交流与评估】【】 强调: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②振动不能写出“震动” 4、【】 5、经典回顾:利用课件播放留声机发出美妙的音乐和留声机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 【设置情境】播放: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中交谈的资料片断,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需不需要呢?【】 【】【】【】 【实例】【】 【实例】 3、【】“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的看到星体爆炸,感到其声震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为什么? 【】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 【】 阅读表格里的数据你能获得声速的哪些信息? 【】 (老师评价学生回答并补充固体传声性能好,声音损失少) 【】为什么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能听到回声?为什么在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归纳总结: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提问:你能说出回声的作用吗? 【】() 猜想 各小组结合所给器材讨论、交流,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并展示。 亲身体验利用转换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小组学生动手完成探究活动,注意观察现象和感知体验。 学生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反思,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 听声音,思考两次听到的为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理解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纠正错误的认识,“振动停止了,声音消失了”纠正 “振”字的写法 了解常见的一些动物的发声方式 青蛙:气囊振动 鸟:鸣膜振动 蝉:鼓膜振动 蟋蟀:翅膀摩擦 (设计意图: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观视频,思考,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靠无线电通话声音的传播需要神舟十号飞船6月11日发射升空医生用听诊器探知病情 地震埋在废墟里时,为节省体力,不要大声喊叫,而是敲击墙体或钢管;俗话说“隔墙有耳”等。 观看视频,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总结知识要点 识记知识要点 讨论交流 学生观看,感受声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部分,寻找规律和信息。 阅读声速表,回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并记住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指导在不同介质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