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高级教师典型事迹材料_.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教高级教师典型事迹材料_

宋杖子小学ⅩⅩ典型事迹材料: 甘做“映山红” 我叫ⅩⅩ,今年52岁,小教高级,是平泉县宋杖子中心小学一名普通老师,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入党, 自1988年至今一直担任水泉沟小学负责人职务。 满山开遍映山红,红花绿柳最美家乡景。我爱祖国,我爱家乡,我更爱太阳底下最神圣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幼儿教育,更让我精神抖擞,焕发青春热血,让我用爱心去滋润幼儿的心田,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在平凡的幼教道路上演奏着不平凡的乐章。 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幼儿教育是片神奇的沃土,是爱心的海洋,希望从这里起航,幼稚、天真的幼儿,他们有像星星一样的眼睛,像花朵一样的笑脸,有像金子一样纯洁的心灵,对待他们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呵护,像园丁一样细心管理,让他们像鸟儿一样幸福成长,像花儿一样美丽健康生活。为此,我潜心学习了《幼儿教育纲要》、《幼儿教育指南》,自费订阅了《幼儿画报》、《亲子晚报》、《拇指姑娘》等刊物,学习先进教育人物事迹,探索幼儿教育方法,使自己业务素质持续提升,熟谙幼儿成长规律,并应用于教学实际,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做人、做事,健康成长。 爱生如子 俯首甘为孺子牛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幼稚无邪的幼儿,望子成龙的家长,我既要爱护教育好幼儿,又要让家长满意,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的追求。开学初,我把每个儿童个人档案建立好,认真填好《预接种表》、《体检表》、《家园联系卡》、《体检表》,关注学生健康,坚持每天测量体温,填好《晨午检记录》、《多发病、传染病记录》。 我校服务半径在2.5公里以上,幼儿的午餐、午睡是大难题。带的是冷饭,家长天天送饭有困难,一是远,二是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年迈的爷爷奶奶又操持家务又做农活,无暇顾及。我决定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烧一壶开水,保证孩子到校后有热水喝,中午负责把他们带的饭熥热,带的方便面煮熟,让他们中午有热乎乎的饭吃饱、吃好,我还坚持每天中午熬一碗小米粥给他们喝。家长十分感谢,说孩子在家从不爱喝粥、吃菜,在学校却吃得又快又香,家长流漏出满意的笑容,我心里甜滋滋的。我校仅有一个电饭锅,十来个人的饭有时得做两次。范金凯小朋友离学校不足500米,可是就不肯回家吃午饭,说在学校和小朋友一起才能吃饱,面对家长的渴求、孩子的乞求的目光,我答应了。有一次,校长来校安全检查,看到小朋友们吃饭的场面,问我收孩子多少钱,我愣住了:“啥钱?”校长说是中午做饭的费用,我明白了,解释:“饭菜是他们自带的,小米是我从家拿的,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家里很贫困,哪有钱给老师啊,连自己吃根雪糕都得哭着和爷爷奶奶闹,快给他们省省吧!”曹斌斌是个孤儿,爷爷奶奶年近80岁了,身体不好,每天早送晚接已经够辛苦了,每天只能带上一块面包或者几块饼干,在我班三年,每天我都给他煮上碗面条或热粥,让他吃饱吃好,衣服脏了坏了,我就帮他缝缝洗洗,生病了,我就嘱咐他一定要吃药,给他母亲般的爱,情亲般的温暖,让他健康快乐成长。要是遇上雨雪天,家长们不能来接,我就亲自一个一个地把他们送回去。 特别是午睡,既要让他们休息好,又要保障安全,别凉着,别摔着。我让幼儿自带垫子,把上课用的桌子和椅子搭成“小床”,安排好位置后,监督午睡,在他们身边拥拥这个太靠边了,正正那个姿势不好,他们安静地睡着了,我才去休息。有时候听见他们在吃饭时或睡觉时喊出“妈妈”,心里很是高兴,是啊,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妈妈啊!我们班的贾静雯和贾静怡是一对双胞胎姊妹,体弱多病,每次流行感冒都逃不掉,父母外出打工,离学校较远,爱挑食,爱吃零食。我就给他们讲多吃蔬菜的好处,中午和她们比赛吃饭,鼓励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增加食欲,慢慢得,她们身体渐渐强壮起来了,很少打针吃药了,也愿意上学了,不爱误课了。几十年来,中午我从未回家吃过一顿饭,睡过一次踏实觉,我的心啊,就是放不下这帮孩子,张俊睡觉不老实好翻身,吴晓瑞吃饭好剩菜,张亚楠好挑逗别人影响别人休息,李浩好偷偷跑出去玩儿,我要是不在,他们磕着碰着怎么办啊,谁来照顾他们啊。 我们村有9个小组,分居在7个沟岔,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2亩,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有能力的人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没有能力的把孩子托给别人照管,以前班容量最多达70人,现在学校仅有不足10名儿童,条件艰苦。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教育孩子时不可待,幼儿成长需要呵护,我毅然决然选择了与孩子们一起留守。一次,我的一名学生问我:“老师,您住哪小区?我去你家拜访。”我说:“谢了,我还在乡下住,没买楼。”学生不解地说:“不可能,现在老师不都有楼吗,您的学生许多都有楼了,您真没买?”说得我心里不知是啥滋味,不知怎样和学生交流了,但我知道,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是我最快乐的事,住楼的人不需要我,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这里才是我的真爱。 爱校如家 无私奉献 漫步校园,身处其间,无处不感到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